少年鱷魚幫
Vorstadtkrokodile
- 作者: 麥斯.范德葛林
- 原文作者: Max von der Grun
- 譯者: 洪清怡
- 繪者: 達姆
- 出版社:親子天下
- 出版日期:2012/06/07
內容簡介
★德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青少年冒險小說
★改編電影創下120,000,000超高票房紀錄,青少年影展大獎得主!
★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中小學最常被討論的經典課外讀物!
★版權售出瑞典、丹麥、芬蘭、義大利、西班牙、韓國、土耳其等十餘國
★洪蘭、吳敏而、劉鳳芯、盧蘇偉、12所優質閱讀國中校長齊聲推薦!
★閱讀推手老師分享如何帶領閱讀討論,教案活動免費下載!
一個廢棄工廠、一樁懸疑竊盜案,還有一幫「鱷魚幫」少年,將展開史上最驚險刺激的大冒險!
熱血+義氣+冒險=少年鱷魚幫 英雄出少年!有膽來入幫!
歐拉夫是鱷魚幫的老大,擅長做決策和發號司令;瑪莉是鱷魚幫唯一的女生,遇到危險卻最冷靜鎮定;庫爾特雙腳無法行動自如,卻擁有常人所沒有的敏銳觀察力;漢納斯的年紀最小,但具有過人的膽識和強烈的正義感……
每個鱷魚幫少年,心中都有個夢,想做一件獨一無二的事,證明自己和別人的不同,當這些個性迥異的少年相遇時,會擦出什麼不一樣的火花?
時值酷熱的六月,小鎮商店莫名其妙遭竊,警方卻查不出任何蛛絲馬跡。總是坐在輪椅上的庫爾特宣稱他握有三條神祕的線索,鱷魚幫少年要如何憑著他的線索找到犯人?危險破敗、即將被拆除的廢棄工廠,又和這一切有什麼關聯?他們能否同心協力,憑著機智和勇氣,在最後關頭化險為夷?
★【少年天下】部落格,班級共讀好幫手
閱讀推手老師分享如何帶領閱讀討論!教案活動免費下載請至: topic.parenting.com.tw/young/
作者簡介
麥斯.范德葛林 Max von der Grun
1926年生於德國拜洛伊特市的一個藍領階級家庭,著作包含小說、報導文學、廣播劇和戲劇劇本,主要探討當代政治、社會和勞工的議題,被視為戰後德國工人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寫於1976年的青少年讀物《少年鱷魚幫》,出版後受到廣大年輕讀者的迴響,隔年馬上被改拍為電視劇,並於2009年重新推出電影版,獲得德國電影界最高榮譽──「德國電影獎」的「最佳少年電影」,創下超高票房紀錄。因太受觀眾歡迎,又陸續拍攝兩部電影續集,第二集再度拿下歐洲最大兒童青少年影展10-12歲類組首獎。
范德葛林筆下所描寫的少年,清一色來自藍領階級的家庭。因為他本身有一個行動不便的兒子,所以也將個人經歷融入這本小說之中,貼切描寫出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和心情。《少年鱷魚幫》至今仍是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中小學最常被討論的經典課外讀物。
譯者簡介
洪清怡 Ching-Yi Hung-Breunig
美國馬里蘭大學德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美國國際特殊奧運會華盛頓總部,負責歐亞分會之管理職務。定居德國多年,曾於不來梅大學科技暨教育研究院、馬堡大學兒童醫學研究中心擔任專案助理,負責歐盟贊助研究計畫之管理事宜,以及籌辦國際學術會議。譯有《家用哲學藥箱》、《中途下車--旅人一年記》、《男人都是智障》、《一走了之》、《男人都是智障之百萬富翁》、《只要用二分之一的腦袋就夠了--EMBA沒有教的工作智慧》。
目錄
第一章 試膽大會
第二章 輪椅上的男孩
第三章 闖空門的季節
第四章 新的祕密基地
第五章 暗藏玄機的地下室
第六章 三個機車騎士
第七章 爆破工程
第八章 庫爾特的計畫
第九章 誰是真正的小偷?
序
推薦文1
台灣青少年需要像《少年鱷魚幫》這樣的偵探小說
台灣閱讀推的最成功的是小學,尤其是低年級,但是到了高年級以後,閱讀的學生就越來越少了,仔細觀察發現,除了準備基本學力測驗剝奪掉孩子閱讀的時間之外,可以給高年級以上孩子看的書也實在不多。許多大人覺得已經會閱讀了,現在可以給他們看「有用」的書了,孰不知閱讀一變成要考試的有用東西就無趣了!孩子就不愛讀了。
閱讀應該是「悅」讀,我曾去書局找像美國青少年看的《神探南茜》(Nancy Drew)或《哈迪兄弟》(Hardy Boy)這類的偵探小說,結果都沒找到。我記得我兒子小時候非常喜歡看《哈迪兄弟》,全套都買齊,天天看,還講給同學聽。要搬家回台灣時,精裝本的《哈迪兄弟》實在很重,我想把它捐掉,他哭鬧不肯,一定要帶回台灣來,那時他才小學三年級,他一直看到《哈利波特》出來才不看。這兩個系列都是專門為青少年創作的偵探小說,美國許多青少年認同他們、模仿他們,我孩子以前跟我上超市時,常常悄悄跟我說:「媽媽,那個人很像《哈迪兄弟》裡XX集中的壞人……」,他在看書時,會想像書中的情境,也很自然的把人物描寫的技巧學進去。他也會模仿書中人物的說話方式:「不要騙我,我不是昨天才出生的。」(Don’t lie to me, I wasn’t born yesterday.),令人忍俊不住。
偵探小說屬懸疑(mystery)小說的一種,在破案的過程中,需要抽絲剝繭,它一方面訓練孩子的觀察力,一方面訓練推理能力,每一集都有好幾個嫌疑犯,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符合兇手的特徵,寫的好的時候,連我們大人都會拿起來看。據說柯南道爾把《福爾摩斯》寫的跟真的一樣,竟有觀光客到倫敦真的去找貝克街福爾摩斯的家。所以在推台灣的青少年閱讀時,我一直遺憾沒有多一些像這樣的書可供我們選擇。
因此【少年天下】書系的《少年鱷魚幫》出來時我很高興,希望它是一個開始。書中的主角其實是個終生坐輪椅的少年——庫爾特,作者說他有一個殘障的兒子,這書就是為這個兒子寫的,很令人感動。作者透過庫爾特的嘴教導孩子如何跟殘障的同伴一起玩,也透過庫爾特告訴其他孩子,當你坐在輪椅中時,你被訓練的有耐心,你必須等待別人有空來推你出去玩,你無法心急。原來人的耐心是這樣被訓練出來的!能跑能跳的孩子真的要感恩。
庫爾特晚上睡不著時,就坐在窗旁看外面,當鎮上發生偷竊案時,窗邊的庫爾特就是第一個發現壞人的人。那一段很像1954年金像獎電影《後窗》: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腿斷了,躺在床上休養,窮極無聊,用望眼鏡看對面公寓人家,正巧看到兇殺案,但他就像庫爾特一樣,無法行動,只好靠女朋友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來幫忙,我們看到頭腦那樣清晰、思考一流,身體卻被綁在輪椅中不能動的孩子,才真正了解什麼叫「心有餘而力不足」,令人徒呼負負!
書中設計了一個兩難情境,鱷魚幫的一份子——法蘭克的哥哥正是竊賊,你該報警檢舉他嗎?這些孩子陷入長考,但是他們做了一件對的事,就是在討論要不要告發法蘭克哥哥時,堅持法蘭克在場,這是面對問題的勇氣,是很對的行為。我們要教孩子不在別人背後嚼舌根,有什麼話當面講明白。所以他們決定不告訴警察是誰偷的,只帶警察去取贓物,但是當無辜的義大利外勞的孩子被控訴是小偷時,他們就必須站出來了,因為親情是一回事,讓無辜的人頂罪、抓去關又是另外一回事。
書中描寫德國小鎮的經濟不景氣,大人失業,工廠關門,家庭氣氛低沉,這個沒落小鎮一直使我想起台灣的鄉鎮,非常擔心台灣再不振作,以後會像菲律賓一樣,家長只好出外去作台傭,看這書早一點把憂患意識帶給孩子也是好事。
大人出外討生活,漫長暑假,孩子做什麼好?書中寫的,台灣也有同樣的問題。書中孩子們搭樹屋,自己做聚會的場所,我們的孩子連地方都沒有,只好上網咖。其實我們很需要提供青少年一個正當的聚會場所,讓他們可以在那裡和同儕切磋。在原住民部落中,都有個專門聚會用的屋子,中間凹下去可燒火烤肉,部落的年輕男性聚在那裡,接受耆老的經驗和教誨,是個文化傳承的地方。
年輕人活力充沛,如果不要他們鬧事,我們應該提供發洩精力的地方,年輕也是大腦學習最快的時候,如果要他們成材,就要提供學習生活經驗的場地和機會,看到書中的鱷魚幫,想想我們的補習班,說不定該看這本書的是我們大人了。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推薦文2
《少年鱷魚幫》--滿足少年冒險探索的內在需求
【少年天下】書系的《少年鱷魚幫》是一本容易入手、卻不易釋手的中篇小說。開卷容易,是因為文字和篇幅不顯壓力,讀完第一頁,便很容易讓人想要一氣呵成看完;掩卷不易,則是因為節奏緊湊、行文俐落、但又不失細膩。由於作者對文字的掌握純熟老練、對情節的鋪陳收放得宜,使本書充滿魅力。閱讀作者資料,方知范德葛林先生的創作也兼及廣播和舞台劇本,我想是這些書寫經驗,練就出作者說故事的好功力。
在敘事層面,此書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色。首先,作者擅長經營對話;透過對話,作者不僅寫活鱷魚幫每位小孩有稜有角的個性,也刻畫出不同家庭相異的親子互動,引發讀者進一步窺探家私的好奇。第二,作者採
用電視情境劇的作法安排情節,亦即讓甲乙雙方藉著對話先發展出一段情節,然後懸置結論,迅速將焦點切換至人物丙和人物丁,此一安排讓情節轉換靈活,讀者因亟欲知道後情,讀來自然欲罷不能。
此書創作於1976年的德國,那是一個東西兩德依然分治、書中小孩的爸媽仍領著馬克、德國傳統重工業逐漸沒落、祖克伯還沒出生,因此少年的課後與假期時間還可以悠閒蓋樹屋、找基地、在街上成群騎車、到廢棄地冒險探索的年代。書中少年的成長環境或許距今有點距離,但不變的是童年的探「險」和試探邊界的本質。書中生動描寫小主角們如何進行一次又一次福禍旦夕、輸贏未卜的下注與嘗試。故事開始,年紀最小的漢納斯為了爭取變成「鱷魚人」,不計後果冒險攀爬老舊屋頂;輪椅少年庫爾特也想加入鱷魚幫,但他無法以此方法取得入會資格,只能嘗試以其觀察分析能力贏得同儕認同;特歐冒險帶領鱷魚人通過車輛川流不息的聯邦公路,雖平安過關,但過程驚險異常;奧圖以一邊倒立一邊騎腳踏車的絕技在鱷魚幫取得一席之地,但看在旁觀者眼中,簡直是攀登鋼索走童年。
書中少年這些涉險之舉,讀來固然讓大人頻拭冷汗,但孩子在突破、挑戰界線之際,也同時在測試自己的能耐、證明自己的價值、認識周遭環境,甚至可以說,少年鋌而走險,是基於生存必須——比方對庫爾特來說,父母的關心固然可貴,但這時期的他,更迫切需要同儕的友情來肯定自己輪椅青春的意義。換言之,探「險」,既是人類的本能趨力、亦是童年的活力所在,而後者恐怕也正是最令大人欽羨、嚮往的童年魅力。書中對於這些孩子勇於試探邊界之舉給予極高的肯定,也是此書吸引人之因。
除了探險、涉險,鱷魚幫這群小孩還不斷突破禁地(禁止進入的磚瓦廠)、挑戰權威(以戲謔手法抗議迷你高爾夫球場老闆對身障者的歧視)。但書中衝擊性和衝突性最強者,莫過這群少年對於倫理議題的思索以及對於種族成見的反省:當家人有過或者公義與友情產生衝突,應該如何取捨?對不同族裔人種的印象與判斷,如何不受主觀成見干擾?關於前者,小說的刻劃非常細膩,不僅讓我們看到法蘭克在友情和親情間的掙扎,也看到鱷魚幫其他成員對法蘭克所釋出的同理心。至於族裔問題,鱷魚幫少年展現就事論事的理性,他們以充分的證據取代情緒性的臆測,並勇於撥正視聽,還外來移民清白。
本書值得推薦少年閱讀,也適合親子或師生討論。此外,德國於2009推出全新電影版,在原書固有的情節架構上,將時空背景更新至當前社會,使這個故事更能與時俱進,也值得對照比較。
劉鳳芯(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推薦文3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鱷魚幫」的經驗
獨力做出是非善惡的價值判斷
十歲的時候,住在香港的半山,家對面有個荒廢已久的山坡地,我和表弟叫它「爛地」,在那裡建立我們的祕密基地,在裡頭練功、談天說地、觀看世界、尋找社區的可疑人物,可惜從來也沒破案。
在同一時段我也迷上了偵探故事,從英國兒童文學作家伊妮德.布萊頓(Enid Blyton)的《祕密七人團》﹙Secret Seven﹚和《五小冒險》﹙Famous Five﹚偵探系列,過渡到《神探南茜》(Nancy Drew)系列,後來又看回到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和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的推理小說,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仍是童年時的《祕密七人團》,它是兒童版的金庸小說。
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類似「祕密七人團」或「鱷魚幫」的經驗,跟著一群朋友在自建的祕密基地做白日夢,暫時擺脫成人的價值觀和規範,自行判斷世事的正義和公平,試著跟惡勢力對抗,練習思辨道理和說明想法的技巧,重新建立世界的真善美。
昔日的爛地已是二十多層樓的豪宅,聯絡感情的時間也被補習班佔據了,幸好還有偵探故事陪伴我們的孩子成長!期盼出版社繼續努力挖掘優質的作品,出版更多能引起少年共鳴的好看故事。
文∕吳敏而(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