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西.萊文森
譯者:陳娟娟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4/15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讓孩子和父母走出狂飆的漩渦
對多數父母而言,如何處理孩子的發脾氣最是令人頭痛的。孩子一執拗起來,任你千百頭牛也休想拉動他半分,更別提根本不知韁繩在哪兒的可憐父母了。
其實,發脾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發展的一部分,只是大人們都早已忘記自己孩提時代是為何發脾氣了,以致現在面對自己孩子的問題反而不知如何處理。
想想看,就連人生經驗豐富的大人都會有脾氣大發的時候,何況是一個才一兩歲,連話都還說不清楚的孩子呢?你怎能期望他風平浪靜,無風無雨呢?不過,這也並不是說父母們就該忍受孩子的發飆而無計可施,只要了解孩子的發脾氣原因再對症下藥,通常就可以很快消弭一場親子戰爭。
本書將為你解答
.最容易引發孩子脾氣的誘因是什麼?
.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
.如何預防孩子在超市、餐廳和乘車時發脾氣?還有更多生活情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西•萊文森博士Kathy+Levinson,+PH.D.
生長於紐約長島,Hosfstra大學心理學及初級教育學士,並獲得Queens學院碩士學位和心理學家專業執照,長期在長島的Sewanhaka+學區擔任心理輔導老師。
萊文森博士兼具演說家和作家雙重身分,經常以兒童發展、教養技巧,還有發脾氣為題,向專業團體或社區組織發表演說,是受歡迎的家庭治療學家和著名的「專治發脾氣醫生」。
譯者簡介
陳娟娟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富麗研究碩士,曾任信誼基金會父母學苑親職教育輔導員,譯有《25個成功父母的原則》、《父母十誡》。
目錄
前 言+小天使發飆了
作者序+發脾氣,讓孩子從中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
推薦序+理解孩子的情緒,是教養的重要入口+曾心怡
推薦序+解除情緒危機+游乾桂
推薦序+「發脾氣」是做人的基礎+蔡文哲
引 言+第一次發脾氣
第一章+發脾氣的分析
什麼是「發脾氣」?
孩子何時開始發脾氣?
發脾氣的主因
其他發脾氣原因
父母自身面臨的問題
誰會突然發脾氣?何時才不會再犯?
容易引發孩子發脾氣的情境
第二章+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
告訴我該怎麼辦?
遵循的理念
使用「隔離法」的藝術
正確且安全的使用「隔離法」
運用隔離法失敗的十大原因
轉移注意力
父母成功的祕方
第三章+超市和餐廳
超級市場
餐廳
去餐廳前該注意的事項
第四章+飛機、火車和汽車
搭飛機
最糟的事:在飛機上發脾氣
乘車
開車旅行
搭火車旅遊
消除無聊的好建議
第五章+另類發脾氣
屏住呼吸
在公共場所發飆
破壞東西
對「不」充耳不聞
不斷地打岔 動不動就哭哭啼啼
咬人、打人和吐口水
小惡霸
最後的提醒
第六章+疑難解答
第七章+寶貝,放輕鬆
音樂的力量
放輕鬆,別急
擁抱、擁抱、更多的擁抱
第八章+父母篇
為自己留點時間
檢視壓力
解除壓力
看更多
序
序
理解孩子的情緒,是教養最重要的入口
前陣子我們家大兒子準備慶生前,他們兄弟倆一言不合,哥哥跑去房間裡關起門來生氣。他氣了一陣子後,我去坐在他的旁邊和他說:「我知道你氣弟弟剛剛這樣對你,不過親戚們都在等你吹蠟燭切蛋糕喔!大家覺得你可以生氣,而你也可以同時考慮一下大家在等你的心情。」哥哥停了一下說:「再給我一些時間。」當他準備出去切蛋糕時,看到大家在談天說笑,又縮了回去。這時,我想到似曾相識的經驗,我小時候也會在這樣的時刻,看到大家知道我在生氣而他們又還在說笑,一種矛盾又不知所措的感受,但年幼時缺乏語言把這種感覺說出來,然後就會躲在房間很久,以至於會讓家人覺得我是個彆扭的孩子。
這短短的事件裡,卻包含了不少成分:
1.情緒就是情緒,是必定會存在的。
2.情緒有好多層次,孩子無法準確體會,用語言表達的程度也因年齡和個別而異。
3.家人對於情緒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於情緒的表達。
4.大人連結到自己的經驗,會得到更多理解孩子情緒的入口。
在處理孩子憤怒情緒時,大人們往往會進入一個「規矩」的思考。例如:「亂生氣就等於沒家教」「一點點事情有什麼好生氣的」。有時我會提出一個思考:我們在和孩子說這句話的同時,我們也在生氣呀。那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氣的?會覺得這是一點點的事情有什麼好生氣的嗎?
《不亂發飆的孩子》這本書雖然推出已久,但許多內容到今日仍十分受用。凱西•萊文森博士先帶領大家思考什麼是發脾氣,發脾氣的因素包含了遭遇挫折、無法正確表達需求、在獨立與依賴之間的掙扎、疲倦與飢餓,還有無聊。這告訴了家長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辨明發脾氣背後的原因,並且按照孩子的月齡年紀去加以判斷,而不只用對錯去看待。然而當家長自己也有很多挫折與疲累時,就無法撥出心力去思辨孩子情緒是因何而起。
本書實用的地方還在於分享了孩子在不同情境有生氣情緒與行為時,家長可以運用的做法,包含在搭乘交通工具時、在餐廳時,如何在這些情境下運用玩具讓孩子不要感到無聊,或是在時間運用上可以怎麼搭配孩子的作息,都是相當實用的技巧。
家長們常聽到父母的教養需要「溫和而堅定」,溫和地探觸孩子的內心世界,堅定地執行教養原則,兩者缺一不可。孩子從來都不會是家庭中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也都有其獨特性,當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時,孩子也習得了被尊重的感受而能夠內化成為一種與自己相處的方式以及與人相處的態度。而理解孩子的各種情緒,會是教養最重要的入口。
文/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