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目錄 +
小鵪鶉
text_isbn 4713269120544
作者: 屠格涅夫
譯者:溫小平
繪者:艾琳娜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0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入選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
在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的筆下,訴說出一個愛的故事。
它是偉大的母愛,也是憐憫、慈悲的愛。
透過艾琳娜輕柔的畫風,傳達出無限的感情,尤其是
小鵪鶉的形象浮現在小男孩的眼眸,那難以掩藏的
複雜情緒,令人難以忘懷。
小男孩第一次跟爸爸去打獵,看到鵪鶉媽媽為了保護小鵪鶉,被狗兒咬死。男孩看到小鵪鶉沒有媽媽,心裡覺得難過,也變得不喜歡打獵。男孩長大後,跟朋友去打烏鴉,卻不小心打到母烏鴉,使他腦海裡浮現十歲那年的記憶……
本書特色
★俄國文學名家屠格涅夫藉故事中男孩的口吻,寄託愛護環境、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理想。
★畫家艾琳娜以柔美的筆觸、淡雅的色調,暈染出如詩如畫的優美畫面!
★搭配「讀小象 READ TO ME」及專屬app,即可用手機聽故事喔!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學童
*注音:■有注音□無注音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
在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的筆下,訴說出一個愛的故事。
它是偉大的母愛,也是憐憫、慈悲的愛。
透過艾琳娜輕柔的畫風,傳達出無限的感情,尤其是
小鵪鶉的形象浮現在小男孩的眼眸,那難以掩藏的
複雜情緒,令人難以忘懷。
小男孩第一次跟爸爸去打獵,看到鵪鶉媽媽為了保護小鵪鶉,被狗兒咬死。男孩看到小鵪鶉沒有媽媽,心裡覺得難過,也變得不喜歡打獵。男孩長大後,跟朋友去打烏鴉,卻不小心打到母烏鴉,使他腦海裡浮現十歲那年的記憶……
本書特色
★俄國文學名家屠格涅夫藉故事中男孩的口吻,寄託愛護環境、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理想。
★畫家艾琳娜以柔美的筆觸、淡雅的色調,暈染出如詩如畫的優美畫面!
★搭配「讀小象 READ TO ME」及專屬app,即可用手機聽故事喔!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學童
*注音:■有注音□無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屠格涅夫
俄國著名作家。與托爾斯泰、杜思妥也夫斯基齊名,為俄羅斯三大小說家。他是一個溫和的自由主義者;也是寫實主意的推動者,新文學潮流的創始人。代表作品有《獵人日記》、《羅亭》、《貴族之家》、《父與子》、《處女地》等等。
繪者簡介
艾琳娜
義大利人。當她還是一個主修文學和哲學的大學生時,就開始從事黑白人像攝影工作。畢業後繼續在歐洲插畫學院以及米蘭的卡通與插畫學校接受美術教育。由於她對藝術創作的廣泛興趣,除了插畫之外,她的各類創作從1986年起在各國陸續展出。畫風輕柔淡雅、色彩清新妍麗,很得小朋友的喜愛。
屠格涅夫
俄國著名作家。與托爾斯泰、杜思妥也夫斯基齊名,為俄羅斯三大小說家。他是一個溫和的自由主義者;也是寫實主意的推動者,新文學潮流的創始人。代表作品有《獵人日記》、《羅亭》、《貴族之家》、《父與子》、《處女地》等等。
繪者簡介
艾琳娜
義大利人。當她還是一個主修文學和哲學的大學生時,就開始從事黑白人像攝影工作。畢業後繼續在歐洲插畫學院以及米蘭的卡通與插畫學校接受美術教育。由於她對藝術創作的廣泛興趣,除了插畫之外,她的各類創作從1986年起在各國陸續展出。畫風輕柔淡雅、色彩清新妍麗,很得小朋友的喜愛。
序
導讀
《小鵪鶉》
道出人與萬物的情感
平民文學
1850年代到1905年,是俄國寫實文學盛行的時期。對國外讀者來說,這些描寫小人物的小說,有別於以前只描寫王公貴族的作品,非常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讀者藉此也能夠了解這一大片西伯利亞原野上的人民與生活,俄國文學就是在這個時刻,第一次登上世界文壇。
至於俄國文學界內在的真實情況,則是所有的作家都從低階層的社會尋找材料,以農奴、馬車伕、僕役、小市民等人的飢餓、貧困與苦悶的心靈為描寫對象;俄國作家離開空中樓閣式的風花雪月,第一次走入平民的生活,發現早已存在的社會問題,並且嘗試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這段時期,以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杜思妥也夫斯基三大傑出小說家的成就最受矚目。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以《獵人日記》最為著名。《獵人日記》收錄了二十多個短篇故事,刻劃了一群勤勞善良、悲天憫人、生活困苦的農奴形象。
溫柔慈悲心
「那隻被我射中的雌烏鴉穿過亂草,胸前雖已染了一大片鮮紅的血,可是牠卻不顧自己的生命,筆直的朝我飛來,阻止我們傷害牠的孩子……」
屠格涅夫的作品總在詩意盎然的俄羅斯大自然景色裡,滿懷人道主義的描寫平民生活瑣事。《小鵪鶉》的故事是透過一個小男孩童年打獵的經驗與記憶,從狩獵過程中獵物──鳥類的反應,喚起人們溫柔悲憫的胸懷,因為是以男孩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出發,格外真摯感人。
每個小孩從小就會為自己許下一個心願,希望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屠格涅夫筆下的這個小男孩,最大的志願是成為一個獵人。
小男孩十歲的那年,第一次隨著爸爸出外打獵,狗兒寶貝則是好助手,會幫忙咬住獵物。男孩的心情起初非常的興奮,但是,當爸爸射到了鵪鶉媽媽時,男孩看到她為了避免狗兒傷害一窩小鵪鶉,故意假裝受傷,想把狗兒引開,卻還是被狗兒咬死了。
原本興高采烈的男孩,看到小鵪鶉沒有媽媽,彷彿整個天空都暗淡了下來,變得不太喜歡打獵,而且也不再渴望在十二歲的生日得到一把獵槍。男孩長大後,有次和朋友結伴去打烏鴉,正當朋友以口哨試著想引誘一群小烏鴉出來時,他腦海裡忽然浮現十歲那年,拆散鵪鶉家庭的殘忍回憶,於是他跑出草叢,用力拍手,讓烏鴉們趕快飛走,因為他突然領悟到打獵是一件殘酷又無聊的事,而且也不在乎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獵人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屠格涅夫擅長描寫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情感,呈現出溫柔的慈悲心,情景交融,搖曳多姿,十分發人深省。
俄國文學首登世界舞台
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1818-1883)是第一個獲得國際肯定讚譽的俄國文學家。出身於貴族家庭,卻十分同情農奴制度。1852年出版的《獵人日記》被認為是對農奴制度的抗議,也間接促成日後政府廢止這種不人道的制度。
此後,他一連發表許多作品批評社會,包括《羅亭》、《貴族之家》、《父與子》,不僅引起許多左派人士的惡意攻擊,也使屠格涅夫憤而出國,從此一直長期居留國外,即使回國,也只作短期停留,後來病逝於法國。這個過程卻反而促使俄國文學終於得以在世界文壇綻放前所未有的光芒。
屠格涅夫的作品,為俄國農民繪製了一幅栩栩如生、滿懷深情的肖像。他在詩意盎然的俄羅斯大自然景色中,以深厚的人道主義表現這些人的民族特性、精神和才華,並且以濃郁的抒情筆調感染讀者。
此外,為貴族階級譜下輓歌,把眼光轉向新興的平民知識分子,也是他擅於掌握時代脈動的終極關懷,即使長年僑居國外,也很能迅速而且準確的反映社會現象,因此,他的作品也幾乎成了十九世紀俄國社會生活的編年史。
甜美淡彩呼喚自然情感
艾琳娜用色之清新妍麗、畫風之輕柔淡雅,把整本書完全沉浸在一種輕快活躍的調子裡,使讀者一開始就能很自然的進入《小鵪鶉》的世界,進入小男孩的回憶:「我好懷念家鄉那片廣大的草原……」。
畫面儘管簡單明瞭,卻並不忽略任何細節,每一個畫面都彷彿是大自然的一個倒影,隨時隨處可以發現魚游水中,鳥棲樹梢,熊、兔子、松鼠等穿梭追逐在樹林草叢間,那輕盈可愛的身形,益發喚起我們對大自然遺忘太久的情感。
人物造形雖然只以數筆勾繪,卻傳達無限真摯的深情,當鵪鶉媽媽的身形浮現在小男孩的眼眸之中,那難以掩藏的複雜情感,令人久久不能忘卻。
《小鵪鶉》
道出人與萬物的情感
平民文學
1850年代到1905年,是俄國寫實文學盛行的時期。對國外讀者來說,這些描寫小人物的小說,有別於以前只描寫王公貴族的作品,非常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讀者藉此也能夠了解這一大片西伯利亞原野上的人民與生活,俄國文學就是在這個時刻,第一次登上世界文壇。
至於俄國文學界內在的真實情況,則是所有的作家都從低階層的社會尋找材料,以農奴、馬車伕、僕役、小市民等人的飢餓、貧困與苦悶的心靈為描寫對象;俄國作家離開空中樓閣式的風花雪月,第一次走入平民的生活,發現早已存在的社會問題,並且嘗試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這段時期,以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杜思妥也夫斯基三大傑出小說家的成就最受矚目。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以《獵人日記》最為著名。《獵人日記》收錄了二十多個短篇故事,刻劃了一群勤勞善良、悲天憫人、生活困苦的農奴形象。
溫柔慈悲心
「那隻被我射中的雌烏鴉穿過亂草,胸前雖已染了一大片鮮紅的血,可是牠卻不顧自己的生命,筆直的朝我飛來,阻止我們傷害牠的孩子……」
屠格涅夫的作品總在詩意盎然的俄羅斯大自然景色裡,滿懷人道主義的描寫平民生活瑣事。《小鵪鶉》的故事是透過一個小男孩童年打獵的經驗與記憶,從狩獵過程中獵物──鳥類的反應,喚起人們溫柔悲憫的胸懷,因為是以男孩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出發,格外真摯感人。
每個小孩從小就會為自己許下一個心願,希望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屠格涅夫筆下的這個小男孩,最大的志願是成為一個獵人。
小男孩十歲的那年,第一次隨著爸爸出外打獵,狗兒寶貝則是好助手,會幫忙咬住獵物。男孩的心情起初非常的興奮,但是,當爸爸射到了鵪鶉媽媽時,男孩看到她為了避免狗兒傷害一窩小鵪鶉,故意假裝受傷,想把狗兒引開,卻還是被狗兒咬死了。
原本興高采烈的男孩,看到小鵪鶉沒有媽媽,彷彿整個天空都暗淡了下來,變得不太喜歡打獵,而且也不再渴望在十二歲的生日得到一把獵槍。男孩長大後,有次和朋友結伴去打烏鴉,正當朋友以口哨試著想引誘一群小烏鴉出來時,他腦海裡忽然浮現十歲那年,拆散鵪鶉家庭的殘忍回憶,於是他跑出草叢,用力拍手,讓烏鴉們趕快飛走,因為他突然領悟到打獵是一件殘酷又無聊的事,而且也不在乎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獵人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屠格涅夫擅長描寫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情感,呈現出溫柔的慈悲心,情景交融,搖曳多姿,十分發人深省。
俄國文學首登世界舞台
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1818-1883)是第一個獲得國際肯定讚譽的俄國文學家。出身於貴族家庭,卻十分同情農奴制度。1852年出版的《獵人日記》被認為是對農奴制度的抗議,也間接促成日後政府廢止這種不人道的制度。
此後,他一連發表許多作品批評社會,包括《羅亭》、《貴族之家》、《父與子》,不僅引起許多左派人士的惡意攻擊,也使屠格涅夫憤而出國,從此一直長期居留國外,即使回國,也只作短期停留,後來病逝於法國。這個過程卻反而促使俄國文學終於得以在世界文壇綻放前所未有的光芒。
屠格涅夫的作品,為俄國農民繪製了一幅栩栩如生、滿懷深情的肖像。他在詩意盎然的俄羅斯大自然景色中,以深厚的人道主義表現這些人的民族特性、精神和才華,並且以濃郁的抒情筆調感染讀者。
此外,為貴族階級譜下輓歌,把眼光轉向新興的平民知識分子,也是他擅於掌握時代脈動的終極關懷,即使長年僑居國外,也很能迅速而且準確的反映社會現象,因此,他的作品也幾乎成了十九世紀俄國社會生活的編年史。
甜美淡彩呼喚自然情感
艾琳娜用色之清新妍麗、畫風之輕柔淡雅,把整本書完全沉浸在一種輕快活躍的調子裡,使讀者一開始就能很自然的進入《小鵪鶉》的世界,進入小男孩的回憶:「我好懷念家鄉那片廣大的草原……」。
畫面儘管簡單明瞭,卻並不忽略任何細節,每一個畫面都彷彿是大自然的一個倒影,隨時隨處可以發現魚游水中,鳥棲樹梢,熊、兔子、松鼠等穿梭追逐在樹林草叢間,那輕盈可愛的身形,益發喚起我們對大自然遺忘太久的情感。
人物造形雖然只以數筆勾繪,卻傳達無限真摯的深情,當鵪鶉媽媽的身形浮現在小男孩的眼眸之中,那難以掩藏的複雜情感,令人久久不能忘卻。
Powered By Mshop App | Parent Shop 家長會購物網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