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自然之聲
型號: G140
HK$ 93
一至五本69折 HK$65

六本或以上65折 HK$61

#環保 #氣候變遷 #地球 #生態 #垃圾 #再造 #自然 #廢物


作者: 李馨雅  
繪者:楊恩生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26

 

內容簡介

一千年的恆久自然
 一百年的山河改變
 十年的歲月流轉
 一年的時光替換

  第一部以台灣大自然為主角的繪本,
   讓孩子用最美的方式,
   深度觀察台灣生命的美麗。


  曾經的鴛鴦湖,清晨有鳥群的大合唱,夜晚星空下,傳來陣陣蛙鳴,千年之後,仍保有不變的美好……
  曾經的阿里山,一片林木蒼翠,後來,森林火車帶走了老紅檜、千年老樹一棵棵消失……
  曾經的清境農場,山青水碧,後來,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清境農場不再清靜……
  曾經的埔里茶園,聽不到蟲鳴鳥叫,後來,一場大地震,意外讓茶園生機盎然……
  曾經的七家灣溪,是鮭魚迴游旅程的終點,後來,攔砂壩的拆除,讓鮭魚重拾古老的生命軌跡……
  曾經的三重埔埤,住了許多鳥類,後來人工填土,加上風災,埤塘變得冷冷清清……

  橫跨千年的歲月,走過不同海拔的台灣生態,看人為的力量如何影響大自然,尋找人類與大自然的共存之道,共同創造地球美好未來。

本書特色

  ★ 栩栩如生、細膩寫實的畫風,生動捕捉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和豐富生命力,絕妙呈現台灣生態之美!

  ★ 六種台灣生態,見證從千年至今的變與不變,透過生態的演替,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兼具知識性與藝術性,搭配多種動植物的介紹,帶領孩子認識台灣的獨特生態和珍貴物種!

  ★ 附六種動物叫聲,掃QR code,聆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馨雅


  1976 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現於屏東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擔任督導。喜愛自然、喜愛繪畫,大學所念的科系雖為復健系,但多活躍於生態保育社團,並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義務解說員。年幼時曾夢想成為畫家,卻被嚴厲的父親反對,只能將繪畫的夢想悄悄壓在心底;直到2008 年遇見回台師大任教的楊恩生教授,才重拾繪畫夢想,並將所愛好的自然生態與繪畫結合,嘗試生態藝術的創作。「說故事」的表達是興趣也是工作所需;而「生態繪本」結合了與生態有關的故事與插圖,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原鄉。

繪者簡介

 楊恩生


  1956年生於台灣花蓮,1985 年獲台師大美術系碩士,專攻水彩,為1980年代台灣「水彩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現為台師大設計系教授,其靜物、動物作品為台灣水彩開創了新的格局。

  自1988 年起,足跡深入全球原始森林、沼澤、沙漠與高原——長江與黃河源、加拉巴哥群島、亞馬遜叢林、南極、阿拉斯加野域、阿留申群島、模里西斯島等,紀錄全球暖化下瀕危物種急需援手的狀況,以藝術之眼、關懷之心,開創生態藝術的嶄新領域。 

  過去的水彩插圖,刊登於各大報及農委會下之行政單位——林務局、林試所、《大自然雜誌》與國家公園,堪稱與台灣環保運動一起成長的藝術家。其作品風格寫實、色彩鮮明純淨、筆觸流暢,且擅長處理光影與暗面色調。水彩著作三十餘本,深深影響了青壯輩的水彩學習之路。
 

導讀

 透過藝術的環保


  身為台灣的大學中唯一「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程」的創建者與執行人,以及「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的理事長;五年以來,我一直在推動「生態繪本」的課程與鼓勵藝術家投入此一創作行列,可惜成效不彰。大學生大多由於年齡、知識與態度等因素,通常只投入一個學期,僅把它當作修課或玩票性質,鮮少有人能連續修課四個學期。藝術家也礙於版稅收入低及投入心血太冗長而興趣缺缺。何況說故事、畫一系列的插圖,既要有創造力,更要有堅強的插畫功力與毅力。坊間充斥的繪本,涉及生態議題的少,而能兼顧科學與藝術的更少。

  為了教學,去年十一月求教格林文化的郝廣才先生:
  一、台灣有繪本市場與創作空間嗎?
  二、台灣的兒童教育有生態繪本的需求嗎?

  在兩小時的懇談後,因而衍生出這本《自然之聲》的合作企畫。一開始,想以「千年之樹」的一座原始森林為主題;後來改為《自然之聲》。由台灣南、中、北共挑出六個生態議題,來呈現台灣原野之聲,這件事談何容易?小小一本繪本,談六個海拔不同的生態演替的故事。文字要淺明易懂,不能枯燥;圖又要配合故事,由一千年前,畫至當代。

  我挑選的說故事夥伴,是一位生科系大二學生及一位復健諮商研究所的研究生。她們對生態學的傳統知識豐厚,也對兒童創造心理學頗有研究。除了協助我收集文、圖資料外,其中李馨雅更受邀成為文字作者。至於作畫風格,我除了以擅長的水彩為媒材外,主要吸收、學習了深受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大師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 及美國二十世紀懷鄉寫實水彩大師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 1917-2009)影響的澳洲插畫大師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 的風格。

  在繪畫的世界裡漂泊了四十年,單幅的水彩畫至少畫了六、七百張,卻發現很難只用單幅畫面說明一項探險活動或故事。繪本卻不同,至少是以十六張跨頁的圖,述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但願繪本《自然之聲》能為台灣的生態保育做出一點貢獻。生態學談的是演化、特有種、滅絕……,而藝術則是創造。透過藝術的環保,正是當前全球所需要的。在退休之前的這五年,也希望我能帶出幾位得我傳承的生態繪本人才。

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第二、三屆理事長
台師大設計系教授
楊 恩 生

作者的話

 我們能讓地球變得更好!


  《自然之聲》訴說一個「不變」以及五個「改變」的故事。

  鴛鴦湖因為偏僻、不易到達,所以人為干預少,使得成為「自然保留區」的鴛鴦湖,擁有千年「不變」的美好。 

  阿里山因為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成為提供木材的林場,造成一百年間阿里山的「改變」:林相改變了、動植物變少了。

  清境農場從原本安置退除役官兵,到變成觀光勝地,導致五十年間的「改變」:原本青翠的山頭被各式民宿取代、常見的鳥兒也不再出現。

  因為地震路斷之後,讓埔里的茶農發現:沒有農藥,茶樹依然長得很好,而且經過小綠葉蟬吸食汁液,茶葉有了甘甜的蜜香。於是茶農決定不再使用農藥,形成十五年之間的「改變」:從寂靜的茶園變成熱鬧的茶園,也製成對人體無害的有機茶。

  攔沙壩的建立,目的是攔阻砂石、減緩淤塞,達到提高水庫壽命、穩定河床的功能。經過幾次颱風、山洪之後,攔沙壩已被砂石填滿,不但失去原本的功能,也讓櫻花鉤吻鮭無法洄游。

  雪霸國家公園決定將攔沙壩拆除,成就了五年之間的「改變」:櫻花鉤吻鮭從瀕臨滅絕,到拆壩後洄游到上游產卵,且數量穩定的成長!

  濕地的故事,則是在短短一年間的「改變」:從原本候鳥棲息的熱鬧濕地,變成冷冷清清的水塘。 

  阿里山、清境農場及濕地的改變是難以置信的惋惜、憂傷與孤寂。改變一定是不好的嗎?茶園、七家灣溪的改變,是人類的覺醒,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運用人類的智慧,妥善運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成就了好的改變。

  《自然之聲》所要傳達的,是我們的地球需要更多好的改變。而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地球變得更好!

 

 

text_isbn 978986189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