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麗奇
譯者:黃筱茵
繪者:阿麗奇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出版日期:2009/07/06
內容簡介
教出有禮貌、懂得為別人著想的孩子
我們常要求孩子對人要有禮貌,因為禮貌是好的行為,禮貌使別人喜歡和你在一起。作者阿麗奇也這麼認為,她還說禮貌會讓你懂得替別人著想,而且禮貌是用說話和動作,讓別人知道你在關心他。最棒的是,當許多大人忙著「告誡」甚至「大聲斥責」孩子沒有禮貌的行為時,阿麗奇卻用漫畫式的插圖,幽默的畫出數十種孩子生活上常遭遇到的情境,讓孩子看得哈哈大笑之餘,不禁發出「這種粗魯的行為我才不會做呢」、或是「原來說對不起可以讓人心裡舒服,這我也會!」的評語。
禮貌是什麼? 家人和好朋友之間也需要禮貌嗎? 每種場合都有不同的規矩嗎? 人與人相處有太多複雜的情況了,禮貌不是只有在適當的時機說「請、謝謝、對不起」而已。有些時候很難怪孩子不禮貌,因為社會經驗不足的關係,孩子真不知如何應付才好。比如說,如果有人打錯電話,該怎麼回應才是禮貌的行為呢? 到朋友家過夜時,可以把自己家裡的習慣都帶過去嗎? 或者,隨時隨地都「說真話」怎麼也可能是沒禮貌的行為呢?
有些複雜的情況很難一下子跟孩子說清楚,但大人卻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閱讀阿麗奇所設計的種種情境,一起體驗不同的場合如何表現正確的言行舉止。這時你會發現阿麗奇真是位懂得孩子的大人,因為她畫的都是孩子最常遇到的情況,而且她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事情,所以明明是在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卻一點也不教條,讓人捧腹大笑之餘會希望以前的公民課本也這麼有趣就好了!
其實,發自內心替別人著想就是一種禮貌,比如:體貼、關心、看到人會打招呼、不亂發脾氣…等。現在,每個家庭都只生一或兩個孩子,在備受?愛之下,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受歡迎的人,是爸媽的責任與義務。從現在開始,每個家庭都來推行禮貌運動,讓孩子覺得有禮貌是令自己和別人都開心的一件事。
作者簡介
阿麗奇
阿麗奇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文圖創作者,已出版了70幾本圖畫書。她的書都是因生活週遭的事情而觸發靈感,筆下充滿感情,也因此特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的感覺?你的感覺》和《禮貌》用有趣的情境,把抽象的感覺和生活禮儀活現出來,文情並茂,是阿麗奇的經典之作。
序
導讀
幸曼玲教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暨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禮貌」?什麼是禮貌?我們為什麼要談「禮貌」?
前幾天,一家人去餐廳吃飯。那是一個星期三,偌大的西式餐廳裡沒有幾家人,分別坐在餐廳的角角。這個餐廳的主食全由服務生送到桌上,唯有沙拉、水果、或是餐前菜在大廳的中央,由個人自由拿取。當我和家人一起排隊拿義大利麵時,一個人的頭從我和我先生的中間插入,伸手拿桌上的麵包。我當時側身看了這位大學生一眼,他不為所動;我作勢挪了一下身子,拉大中間的空隙;而他,順理成章的擠了進來,專心的選取他所要的菜餚。我頓時傻了眼,這是哪一門的理所當然?難道真的是「只要我想要,有什麼不可以」嗎?
本來,人與人相處就是雙方面的事。從早期將「國民生活須知」掛在牆壁上,「禮教」成了八股,人人喊打。到現在,崇尚自由開放的結果,不自覺鼓舞了重視自己,卻丟失了他人。於是乎,「你煮的菜難吃,我當然說不要」;「我有急事,我當然說別擋我的路」;「我想玩這個玩具,當然是我先玩」。對每個人而言,「我想」、「我要」、「我喜歡」等,從自己角度的感知都是直接而明顯的。但是,過度的重視自己,卻是拒絕了別人,忽略了與人相處的重要路徑。
其實,禮貌的核心精神就是相互尊重。禮貌不在乎外表的行為是什麼,重要的是,是否從他人的角度思考,讓對方覺得舒服。如果說,你有很多話想講,可是,你知道爸爸正在和朋友講電話也是重要的事,等爸爸說完電話再聽你說,那麼,這就是展現禮貌的精神了。讓孩子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想想自己如果是「他」,那麼,固著的「我想」,可能逐步的轉變成「他想」,進而整合「我想」和「他想」,一個國家國民的素養也就此成形了。
阿麗奇的圖畫書表情生動,作畫時表現出雙方的「我想」,和違背「我想」的動作和表情。和孩子一起共讀時,邀請孩子一起觀察雙方的情緒,體察對方的感覺,猜測對方的想法,再想想自己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討論出該有的與人相處的行為。這樣一來,禮貌不是禮教,不是刻板的行為,而是真正掌握了與人相處的核心意義。
Powered By Mshop App | Parent Shop 家長會購物網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