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目錄 +
藍色海豚島
一個在孤島生活了十八年的女孩,
如何從害怕無助,到勇敢無畏,並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住在加州外海聖尼哥拉斯島上的印第安居民,受到獵海獺人的侵犯,不得不棄島遷村。十二歲的卡拉娜為了來不及登船的六歲弟弟,游回荒島,沒多久弟弟卻慘死於野狗群攻擊,從此她開始十八年自食其力的生活。
為了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她打破族規,自製弓箭和標槍等武器來狩獵,學習用鯨骨蓋安全的家,打造獨木舟去捕魚,甚至突破內心仇恨,馴服並眷養了野狗的首領,為牠取名「朗圖」,成為相依為命的好朋友。後來,卡拉娜狩獵的本領愈來愈好,她不再只是求裹腹而已,而是想要滿足她的挑戰精神,捕殺大章魚即是最好例子。她就像女勇士一樣,將大自然看成是一種挑戰,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自從卡拉娜與海獺做朋友後,她不再寄望回到族人懷中,反而與大自然中的動物成為好朋友。牠再也不獵殺任何一隻海獺來做披肩,也不再殺死一隻鸕鶿,拔取亮麗羽毛做裙子,也不再為了海豹筋獵殺海豹。卡拉娜將牠們看成自己最喜愛的朋友,沒有這些朋友,生活就顯得單調乏味。
十八年後,獵海獺人再度來到藍色海豚島,他們會發現卡拉娜嗎?卡拉娜能否再回到人群中呢?
得獎紀錄
★紐伯瑞文學金牌獎
★路易斯.卡洛爾圖書獎
★夏威夷內內獎
★提名桃樂絲.肯非爾德.費雪童書獎
★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臺北市深耕閱讀推薦好書
媒體書評
◎這是我童年最喜愛的書,滿足了我獨立、浪遊、與自然深深接觸的想像。12歲的女孩,一個人在海島生活,用海豹筋做弓箭、用鯨骨造房子、捕魚、養狗甚至養狐狸,故事深刻又精采,即使時隔多年,看過的孩子依然讚不絕口。──李崇建
◎這個獨特的故事有著它不可磨滅的經典性。──芝加哥論壇報
◎一個令人難忘且不尋常的故事,源自一個十九世紀的印第安女孩,孤單的生活在加州外海的孤島上18年……她如何平靜的接受這多舛的命運。──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朗讀《藍色海豚島》的部分故事給我們聽,我回家立刻講給媽媽聽,媽媽就買了這本書給我,我收藏至今。――紐伯瑞文學金獎作家、《愛德華的神奇旅行》作者凱特‧狄卡密歐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無注音
text_isbn 9789863382058
作者: 司卡特‧歐德爾
原文作者: Scott O’Dell
譯者: 傅定邦
繪者: 蔡豫寧
出版社:台灣東方
出版日期:2018/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少女版「魯賓遜漂流記」
一個勇敢與大自然共處、觸動生命情感的成長故事
一個勇敢與大自然共處、觸動生命情感的成長故事
一個在孤島生活了十八年的女孩,
如何從害怕無助,到勇敢無畏,並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住在加州外海聖尼哥拉斯島上的印第安居民,受到獵海獺人的侵犯,不得不棄島遷村。十二歲的卡拉娜為了來不及登船的六歲弟弟,游回荒島,沒多久弟弟卻慘死於野狗群攻擊,從此她開始十八年自食其力的生活。
為了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她打破族規,自製弓箭和標槍等武器來狩獵,學習用鯨骨蓋安全的家,打造獨木舟去捕魚,甚至突破內心仇恨,馴服並眷養了野狗的首領,為牠取名「朗圖」,成為相依為命的好朋友。後來,卡拉娜狩獵的本領愈來愈好,她不再只是求裹腹而已,而是想要滿足她的挑戰精神,捕殺大章魚即是最好例子。她就像女勇士一樣,將大自然看成是一種挑戰,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自從卡拉娜與海獺做朋友後,她不再寄望回到族人懷中,反而與大自然中的動物成為好朋友。牠再也不獵殺任何一隻海獺來做披肩,也不再殺死一隻鸕鶿,拔取亮麗羽毛做裙子,也不再為了海豹筋獵殺海豹。卡拉娜將牠們看成自己最喜愛的朋友,沒有這些朋友,生活就顯得單調乏味。
十八年後,獵海獺人再度來到藍色海豚島,他們會發現卡拉娜嗎?卡拉娜能否再回到人群中呢?
得獎紀錄
★紐伯瑞文學金牌獎
★路易斯.卡洛爾圖書獎
★夏威夷內內獎
★提名桃樂絲.肯非爾德.費雪童書獎
★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臺北市深耕閱讀推薦好書
媒體書評
◎這是我童年最喜愛的書,滿足了我獨立、浪遊、與自然深深接觸的想像。12歲的女孩,一個人在海島生活,用海豹筋做弓箭、用鯨骨造房子、捕魚、養狗甚至養狐狸,故事深刻又精采,即使時隔多年,看過的孩子依然讚不絕口。──李崇建
◎這個獨特的故事有著它不可磨滅的經典性。──芝加哥論壇報
◎一個令人難忘且不尋常的故事,源自一個十九世紀的印第安女孩,孤單的生活在加州外海的孤島上18年……她如何平靜的接受這多舛的命運。──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朗讀《藍色海豚島》的部分故事給我們聽,我回家立刻講給媽媽聽,媽媽就買了這本書給我,我收藏至今。――紐伯瑞文學金獎作家、《愛德華的神奇旅行》作者凱特‧狄卡密歐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無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司卡特‧歐德爾(Scott O’Dell, 1898~1989)
推出第一本青少年讀物《藍色海豚島》即獲得一九六一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牌獎的司卡特‧歐德爾,一八九八年五月生於美國洛杉磯,父親任職於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母親是足不出戶的家庭主婦。由於父親的工作需要,自小他就經常搬家,居住過洛杉磯、聖貝多、長堤一帶,但不曾遠離浪濤聲。
從長堤理工高中畢業後,他曾就讀於西方學院、威斯康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後進入電影界工作,在羅馬任職時,他又進入羅馬大學就讀,並在這時完成了第一本小說創作,不過並未出版。
回到美國後,歐德爾投身記者和書評工作,並為西岸幾份期刊撰寫專欄。在研究加州歷史時,他無意中看到一篇描述一名印第安女孩卡拉娜獨立在加州外海聖尼哥拉斯島上居住十八年的文章,因而觸發了他寫作《藍色海豚島》的靈感,以第一人稱重建了卡拉娜在島上的求生歲月。
由於長期居住加州,對這一帶的歷史涉獵廣泛,歐德爾小說裡的人物、事件、背景,幾乎都有真實的事跡可考,而人物主角也以印第安人、西班牙裔和墨西哥這些最早在這裡活動的居民為主。他坦承他所寫的故事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給孩子看,單純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渴望,但由於情節豐富動人,吸引了無數的大小讀者,甚至被引介至世界各國。
除了本書,他的代表作尚有《黑珍珠》、《國王的五分文之一》、《月落悲歌》等。因他在少年小說創作上的傑出表現,一九七二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
司卡特‧歐德爾(Scott O’Dell, 1898~1989)
推出第一本青少年讀物《藍色海豚島》即獲得一九六一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牌獎的司卡特‧歐德爾,一八九八年五月生於美國洛杉磯,父親任職於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母親是足不出戶的家庭主婦。由於父親的工作需要,自小他就經常搬家,居住過洛杉磯、聖貝多、長堤一帶,但不曾遠離浪濤聲。
從長堤理工高中畢業後,他曾就讀於西方學院、威斯康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後進入電影界工作,在羅馬任職時,他又進入羅馬大學就讀,並在這時完成了第一本小說創作,不過並未出版。
回到美國後,歐德爾投身記者和書評工作,並為西岸幾份期刊撰寫專欄。在研究加州歷史時,他無意中看到一篇描述一名印第安女孩卡拉娜獨立在加州外海聖尼哥拉斯島上居住十八年的文章,因而觸發了他寫作《藍色海豚島》的靈感,以第一人稱重建了卡拉娜在島上的求生歲月。
由於長期居住加州,對這一帶的歷史涉獵廣泛,歐德爾小說裡的人物、事件、背景,幾乎都有真實的事跡可考,而人物主角也以印第安人、西班牙裔和墨西哥這些最早在這裡活動的居民為主。他坦承他所寫的故事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給孩子看,單純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渴望,但由於情節豐富動人,吸引了無數的大小讀者,甚至被引介至世界各國。
除了本書,他的代表作尚有《黑珍珠》、《國王的五分文之一》、《月落悲歌》等。因他在少年小說創作上的傑出表現,一九七二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
目錄
導讀與賞析
第一章 海上紅帆
第二章 岬角上的魚群
第三章 備戰
第四章 失信的阿留申人
第五章 浩劫
第六章 白人的船
第七章 遷徙
第八章 島上孤兒
第九章 打造武器
第十章 出海
第十一章 這裡就是家
第十二章 鯨骨圍籬
第十三章 海象之爭
第十四章 祖先的山洞
第十五章 與狗為友
第十六章 洞中洞
第十七章 野狗大戰
第十八章 兩隻小鳥
第十九章 力搏大章魚
第二十章 避難
第二十一章 鸕鶿羽裙
第二十二章 貼心的訪客
第二十三章 照料小海獺
第二十四章 海獺一家
第二十五章 埋葬朗圖
第二十六章 好友的替身
第二十七章 天搖地動
第二十八章 呼喚
第二十九章 告別海豚島
後記 作者的話
第一章 海上紅帆
第二章 岬角上的魚群
第三章 備戰
第四章 失信的阿留申人
第五章 浩劫
第六章 白人的船
第七章 遷徙
第八章 島上孤兒
第九章 打造武器
第十章 出海
第十一章 這裡就是家
第十二章 鯨骨圍籬
第十三章 海象之爭
第十四章 祖先的山洞
第十五章 與狗為友
第十六章 洞中洞
第十七章 野狗大戰
第十八章 兩隻小鳥
第十九章 力搏大章魚
第二十章 避難
第二十一章 鸕鶿羽裙
第二十二章 貼心的訪客
第二十三章 照料小海獺
第二十四章 海獺一家
第二十五章 埋葬朗圖
第二十六章 好友的替身
第二十七章 天搖地動
第二十八章 呼喚
第二十九章 告別海豚島
後記 作者的話
序
作者的話
本書的「藍色海豚島」,在西元前兩千年左右就有印第安人在那裡定居,直到一六〇二年,白人才發現這座島。
一六〇二年西班牙探險家賽巴斯提安•威勒開諾,從墨西哥動身去尋找一個港口。
當時有許多大帆船從菲律賓運來大量財寶,他要找的就是大帆船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避難的港口。他沿著加利福尼亞海岸北上,發現了這座島嶼,曾派一艘小船登陸考察,並將它命名為「聖尼哥拉斯島」,有讚美士兵旅人和商人的守護神之意。
幾個世紀過去了,加利福尼亞從西班牙人手裡落到墨西哥人手裡,接著是美國人登上了這座島,不過,也只是一些獵人偶爾去造訪罷了。島上的印第安人仍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本書試圖創造的魯賓遜姑娘,確有其人,一八三五至一八五三年期間,她一個人居住在這座島上,有關的記載稱她為「被遺棄的聖尼哥拉斯女孩」,關於她的真實記載很少。根據哈巴德船長的報告(他的帆船接走了卡拉斯阿特村的印第安人),我們得知,儘管努力攔阻,當時那位姑娘確實跳進了大海。從尼德威爾船長留下的紀錄,我們還知道,他在十八年後找到了這個女孩。當時她和一隻狗住在高地上一間簡陋的房子裡,過著孤獨的生活,穿的是鸕鶿羽裙。在她得救之後,聖塔芭芭拉傳教團的岡勒斯神父成了她的朋友,從她口中,我們知道她弟弟是被野狗咬死的。別的事神父知道得很少,因為她只能用手勢溝通,許多他都不懂。教團的印第安人也不懂她的語言,卡拉斯阿特的印第安人早已絕跡。「被遺棄的聖尼哥拉斯女孩」葬在聖塔芭芭拉傳教團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她的綠色鸕鶿羽裙送到羅馬保存。
聖尼哥拉斯島位於洛杉磯西南,大約一百二十公里的海上。長期以來的歷史學家認為,六百年前這座島上就有人居住,後來將該島發掘的文物以碳十四元素進行測定,結果證實印第安人在基督紀元以前很久就已經從北方來到了這裡。他們創作的土地、大海以及天空萬物的模像,跟阿拉斯加海岸上找到的類似,雕刻技術相當精湛,這些東西現在還保存在洛杉磯的西南博物館。
聖尼哥拉斯將來如何還不得而知,它現在是美國海軍的一處祕密基地。科學家預測,由於海濤和狂風的侵蝕,它終有一天會沉入海中。
在寫作《藍色海豚島》的過程中,承蒙摩德、戴羅斯•羅弗勒斯、西南博物館的貝尼斯•伊斯特曼、曾任聖地牙哥人類博物館館長弗勒奇爾•卡爾等人的幫助,在此表示謝意。
導讀與賞析
來一趟大自然洗禮
余治瑩(資深童書編輯)
當我們過慣群體的文明生活後,突然有一天,被扔在孤島上求助無援時,我們會怎樣?求死,還是求生?哀怨,還是喜樂?成為弱者,還是勇士?
美國著名的作家司卡特•歐德爾創作了《藍色海豚島》,描述一位女孩在大自然求生,向大自然挑戰,進而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勇敢故事。
這本書是根據真人真事寫成的,一八三五年,有一個女孩單獨生活在加州洛杉磯外海的聖尼哥拉島,長達十八年之久。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一個人在荒島上過活,當她在一八五三年被帶回人群時,她說的話無人能懂,僅能藉由手勢大略得知她的弟弟被野狗咬死,而與她相依為命的,竟然是一隻狗。
這個女孩的不平凡遭遇,引發歐德爾的寫作靈感,於是,他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再加上自己的經驗、想像及創作才華,寫下了這個猶勝過《魯賓遜漂流記》的大自然求生故事。
書中的女主角卡拉娜是個感情豐富的女孩,她毅然決然的跳下滿載族人離開的大船,游回荒廢的島嶼,陪伴來不及登船的弟弟。孰料命運弄人,沒多久,她的弟弟就慘死於野狗群的攻擊。她埋葬弟弟後,立誓殺光島上所有的野狗。不過,在這之前,她得讓自己生存下來才行。她勇敢的打死海豹,用海豹筋綁木頭做弓箭,開始獵食。接下來,還自己蓋房子、造獨木舟,在在顯示出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
當然,她也有軟弱的一面,思念及等待最讓她傷神了。一次次的睹物思人,讓她燒掉島上所有的房屋,以期泯滅記憶。一回回的落空等待,讓她不再盼望船隻的救援。起初,她還按月刻痕為記,細數日子等待。最後,她不再去記錄春去秋來,過著島上無歲月的日子。不過,刻意遺忘,並不能真正驅除對親情及友情的深切渴求,因此,當島上出現殺父族群的女孩時,她克制不了與人接觸的情感衝動,不顧危險的與女孩說話,既使言語不通,只能比手畫腳,卻讓她伸出友誼的雙手,費盡五個晚上的時間,弄傷了手指頭,做出最美麗的髮圈,當作禮物送給對方。
更甚的是,她原本汲汲追殺咬死弟弟的野狗首領,想為弟弟報仇,也曾跟這隻野狗首領激烈交鋒,並將牠射成重傷;卻在牠奄奄一息時,動了惻隱之心,忍不住照顧牠,餵食牠。當野狗首領傷癒後,卡拉娜收留牠,替牠取名「朗圖」,最後兩個變成相依為命的好朋友。朗圖老死時,卡拉娜悲傷萬分,費了兩天挖洞將牠埋葬,還準備了許多彩色石頭當作陪葬品。甚至捉回朗圖的兒子,繼續養在身邊,一樣當作朋友。在這過程中,卡拉娜已將仇恨忘記,反而真情相待殺弟的野狗。這是卡拉娜對情感的依戀,也可說是成長的歷練。當初如果卡拉娜將朗圖殺死,不一定獲得復仇的快樂,反倒是與朗圖和平相處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歡樂。
如果以卡拉娜在孤島上生活了十八年的歲月來分隔,我們可以約略將她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由於孤立無援,此時的卡拉娜看起來是大自然裡最弱小的動物,隨時會遭攻擊,會餓死,因此,她努力的掙扎於生死存活之際,學習製作武器,學習用鯨骨蓋安全的家,學習各種狩獵技巧,除了活著,無暇其他。
第二階段是向大自然挑戰。經過多次磨練,卡拉娜狩獵的本領愈來愈好,這時候的她不再只是求裹腹而已,而是想要滿足她的挑戰精神,捕殺大章魚即是最好例子。她就像女勇士一樣,將大自然看成是一種挑戰,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第三階段是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在島上的最後幾年,卡拉娜不再寄望回到族人懷中,反而,與大自然的動物成為好朋友。自從她與海獺做朋友後,再也不獵殺任何一隻海獺來做披肩,也不再殺死一隻鸕鶿,拔取亮麗羽毛做裙子,也不再為了海豹筋獵殺海豹。牠們不再是之前眼中的供吃供用的動物,卡拉娜將牠們看成自己最喜愛的朋友,沒有這些朋友,生活就顯得單調乏味。
卡拉娜從害怕無助,到勇敢無畏,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改變,何嘗不也是我們成長歷程的反映?只是環境不同罷了!
最後,卡拉娜還是跟著獵海獺人回到了人群中,可是,從她臨別的不捨之情,可看出她已經喜歡這島上的一切,相信終其一生,她都會懷念與大自然為伍的日子。
作者歐德爾是個心思細密、感情充沛的作者,他相當用心的收集資料,包括島上的動物、植物、氣候、地形等,每項資料都經過細心考證,絕非憑空杜撰,甚至於島上居民所使用的器材用品以及風俗習慣等,也都一一考據。讀者閱讀這個故事,除了與卡拉娜一同經歷成長蛻變的心路歷程外,彷彿也親身來到這座荒島,對於眼前一景一物甚為熟悉,對於過往的風俗習慣也有所了解,也對卡拉娜的生活更容易認同了。
歐德爾是在六十幾歲的時候才寫開始寫少年小說的,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作品。曾有人問歐德爾:「寫一本書要花多久的時間?」他回答:「一輩子。」因為除了史料的考證外,他也將自己的經歷寫進小說裡。例如,他詳盡的描述海獺的動作及生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而這麼生動有趣的描述,則來自於他細心觀察的成果。另外,書中談及卡拉娜對友情的熱切及渴慕,則源自於童年時期舉家隨著當鐵路工人的父親四處遷移,歐德爾無法在一個地方待到足以結交朋友的時間,因此,他將小時候渴慕友情的情緒,轉移到卡拉娜身上,果然入木三分。當然,書中讓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歐德爾對大自然的敘述,他彷彿自然界裡的綠精靈,帶領我們認識大自然,喜歡大自然,進而熱愛大自然,這一切也都跟他在美國西部的大自然環境成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說,歐德爾是用生命寫書,這就難怪他的書中會散發著強烈的生命光輝,吸引讀者進入書中世界捨不得回來。
本書的「藍色海豚島」,在西元前兩千年左右就有印第安人在那裡定居,直到一六〇二年,白人才發現這座島。
一六〇二年西班牙探險家賽巴斯提安•威勒開諾,從墨西哥動身去尋找一個港口。
當時有許多大帆船從菲律賓運來大量財寶,他要找的就是大帆船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避難的港口。他沿著加利福尼亞海岸北上,發現了這座島嶼,曾派一艘小船登陸考察,並將它命名為「聖尼哥拉斯島」,有讚美士兵旅人和商人的守護神之意。
幾個世紀過去了,加利福尼亞從西班牙人手裡落到墨西哥人手裡,接著是美國人登上了這座島,不過,也只是一些獵人偶爾去造訪罷了。島上的印第安人仍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本書試圖創造的魯賓遜姑娘,確有其人,一八三五至一八五三年期間,她一個人居住在這座島上,有關的記載稱她為「被遺棄的聖尼哥拉斯女孩」,關於她的真實記載很少。根據哈巴德船長的報告(他的帆船接走了卡拉斯阿特村的印第安人),我們得知,儘管努力攔阻,當時那位姑娘確實跳進了大海。從尼德威爾船長留下的紀錄,我們還知道,他在十八年後找到了這個女孩。當時她和一隻狗住在高地上一間簡陋的房子裡,過著孤獨的生活,穿的是鸕鶿羽裙。在她得救之後,聖塔芭芭拉傳教團的岡勒斯神父成了她的朋友,從她口中,我們知道她弟弟是被野狗咬死的。別的事神父知道得很少,因為她只能用手勢溝通,許多他都不懂。教團的印第安人也不懂她的語言,卡拉斯阿特的印第安人早已絕跡。「被遺棄的聖尼哥拉斯女孩」葬在聖塔芭芭拉傳教團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她的綠色鸕鶿羽裙送到羅馬保存。
聖尼哥拉斯島位於洛杉磯西南,大約一百二十公里的海上。長期以來的歷史學家認為,六百年前這座島上就有人居住,後來將該島發掘的文物以碳十四元素進行測定,結果證實印第安人在基督紀元以前很久就已經從北方來到了這裡。他們創作的土地、大海以及天空萬物的模像,跟阿拉斯加海岸上找到的類似,雕刻技術相當精湛,這些東西現在還保存在洛杉磯的西南博物館。
聖尼哥拉斯將來如何還不得而知,它現在是美國海軍的一處祕密基地。科學家預測,由於海濤和狂風的侵蝕,它終有一天會沉入海中。
在寫作《藍色海豚島》的過程中,承蒙摩德、戴羅斯•羅弗勒斯、西南博物館的貝尼斯•伊斯特曼、曾任聖地牙哥人類博物館館長弗勒奇爾•卡爾等人的幫助,在此表示謝意。
導讀與賞析
來一趟大自然洗禮
余治瑩(資深童書編輯)
當我們過慣群體的文明生活後,突然有一天,被扔在孤島上求助無援時,我們會怎樣?求死,還是求生?哀怨,還是喜樂?成為弱者,還是勇士?
美國著名的作家司卡特•歐德爾創作了《藍色海豚島》,描述一位女孩在大自然求生,向大自然挑戰,進而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勇敢故事。
這本書是根據真人真事寫成的,一八三五年,有一個女孩單獨生活在加州洛杉磯外海的聖尼哥拉島,長達十八年之久。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一個人在荒島上過活,當她在一八五三年被帶回人群時,她說的話無人能懂,僅能藉由手勢大略得知她的弟弟被野狗咬死,而與她相依為命的,竟然是一隻狗。
這個女孩的不平凡遭遇,引發歐德爾的寫作靈感,於是,他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再加上自己的經驗、想像及創作才華,寫下了這個猶勝過《魯賓遜漂流記》的大自然求生故事。
書中的女主角卡拉娜是個感情豐富的女孩,她毅然決然的跳下滿載族人離開的大船,游回荒廢的島嶼,陪伴來不及登船的弟弟。孰料命運弄人,沒多久,她的弟弟就慘死於野狗群的攻擊。她埋葬弟弟後,立誓殺光島上所有的野狗。不過,在這之前,她得讓自己生存下來才行。她勇敢的打死海豹,用海豹筋綁木頭做弓箭,開始獵食。接下來,還自己蓋房子、造獨木舟,在在顯示出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
當然,她也有軟弱的一面,思念及等待最讓她傷神了。一次次的睹物思人,讓她燒掉島上所有的房屋,以期泯滅記憶。一回回的落空等待,讓她不再盼望船隻的救援。起初,她還按月刻痕為記,細數日子等待。最後,她不再去記錄春去秋來,過著島上無歲月的日子。不過,刻意遺忘,並不能真正驅除對親情及友情的深切渴求,因此,當島上出現殺父族群的女孩時,她克制不了與人接觸的情感衝動,不顧危險的與女孩說話,既使言語不通,只能比手畫腳,卻讓她伸出友誼的雙手,費盡五個晚上的時間,弄傷了手指頭,做出最美麗的髮圈,當作禮物送給對方。
更甚的是,她原本汲汲追殺咬死弟弟的野狗首領,想為弟弟報仇,也曾跟這隻野狗首領激烈交鋒,並將牠射成重傷;卻在牠奄奄一息時,動了惻隱之心,忍不住照顧牠,餵食牠。當野狗首領傷癒後,卡拉娜收留牠,替牠取名「朗圖」,最後兩個變成相依為命的好朋友。朗圖老死時,卡拉娜悲傷萬分,費了兩天挖洞將牠埋葬,還準備了許多彩色石頭當作陪葬品。甚至捉回朗圖的兒子,繼續養在身邊,一樣當作朋友。在這過程中,卡拉娜已將仇恨忘記,反而真情相待殺弟的野狗。這是卡拉娜對情感的依戀,也可說是成長的歷練。當初如果卡拉娜將朗圖殺死,不一定獲得復仇的快樂,反倒是與朗圖和平相處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歡樂。
如果以卡拉娜在孤島上生活了十八年的歲月來分隔,我們可以約略將她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由於孤立無援,此時的卡拉娜看起來是大自然裡最弱小的動物,隨時會遭攻擊,會餓死,因此,她努力的掙扎於生死存活之際,學習製作武器,學習用鯨骨蓋安全的家,學習各種狩獵技巧,除了活著,無暇其他。
第二階段是向大自然挑戰。經過多次磨練,卡拉娜狩獵的本領愈來愈好,這時候的她不再只是求裹腹而已,而是想要滿足她的挑戰精神,捕殺大章魚即是最好例子。她就像女勇士一樣,將大自然看成是一種挑戰,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第三階段是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在島上的最後幾年,卡拉娜不再寄望回到族人懷中,反而,與大自然的動物成為好朋友。自從她與海獺做朋友後,再也不獵殺任何一隻海獺來做披肩,也不再殺死一隻鸕鶿,拔取亮麗羽毛做裙子,也不再為了海豹筋獵殺海豹。牠們不再是之前眼中的供吃供用的動物,卡拉娜將牠們看成自己最喜愛的朋友,沒有這些朋友,生活就顯得單調乏味。
卡拉娜從害怕無助,到勇敢無畏,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改變,何嘗不也是我們成長歷程的反映?只是環境不同罷了!
最後,卡拉娜還是跟著獵海獺人回到了人群中,可是,從她臨別的不捨之情,可看出她已經喜歡這島上的一切,相信終其一生,她都會懷念與大自然為伍的日子。
作者歐德爾是個心思細密、感情充沛的作者,他相當用心的收集資料,包括島上的動物、植物、氣候、地形等,每項資料都經過細心考證,絕非憑空杜撰,甚至於島上居民所使用的器材用品以及風俗習慣等,也都一一考據。讀者閱讀這個故事,除了與卡拉娜一同經歷成長蛻變的心路歷程外,彷彿也親身來到這座荒島,對於眼前一景一物甚為熟悉,對於過往的風俗習慣也有所了解,也對卡拉娜的生活更容易認同了。
歐德爾是在六十幾歲的時候才寫開始寫少年小說的,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作品。曾有人問歐德爾:「寫一本書要花多久的時間?」他回答:「一輩子。」因為除了史料的考證外,他也將自己的經歷寫進小說裡。例如,他詳盡的描述海獺的動作及生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而這麼生動有趣的描述,則來自於他細心觀察的成果。另外,書中談及卡拉娜對友情的熱切及渴慕,則源自於童年時期舉家隨著當鐵路工人的父親四處遷移,歐德爾無法在一個地方待到足以結交朋友的時間,因此,他將小時候渴慕友情的情緒,轉移到卡拉娜身上,果然入木三分。當然,書中讓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歐德爾對大自然的敘述,他彷彿自然界裡的綠精靈,帶領我們認識大自然,喜歡大自然,進而熱愛大自然,這一切也都跟他在美國西部的大自然環境成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說,歐德爾是用生命寫書,這就難怪他的書中會散發著強烈的生命光輝,吸引讀者進入書中世界捨不得回來。
Powered By Mshop App | Parent Shop 家長會購物網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