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畝
111個最難忘的故事:第4集 十二扇窗
型號: AR084
HK$ 107
一至五本69折 HK$74

六本或以上65折 HK$70

111個最難忘的故事:第4集 十二扇窗 (最新800字短篇故事) 四十位臺灣兒童文學作家 跨世代故事採集 聯手鉅獻

  • 作者: 桂文亞, 管家琪, 許書寧, 陶樂蒂, 童嘉, 陳景聰, 陳木城, 廖炳焜, 施養慧, 劉思源, 岑澎維, 陳素宜, 劉旭恭, 王宇清, 黃基博, 林武憲, 黃文輝, 洪淑苓, 林玫伶, 王文華, 李光福, 鄭宗弦, 蔡淑媖, 子魚, 阿德蝸, 黃郁欽
  • 出版社:字畝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6/21

內容簡介

各個世代  童年記憶  最難忘的故事
~都在這裡~

  全套四冊共收錄111個最好看、最精采的故事!

  四十位重量級臺灣兒童文學作家,

  採集童年記憶中最難忘的故事,改寫為八百字短篇故事。

  匯集最經典的古今中外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歷史故事……。

  將各時代令人難忘的故事,以這個時代的語言重述。

  值得一聽再聽,一讀再讀!


  〈十二扇窗〉


  躲過了第一扇窗,躲過了第二扇窗……

  躲過了第十二扇窗的年輕人,到底是怎麼躲過公主的視線呢?


  〈黑狗耕田〉


  與哥哥拔河,只贏得牛蝨子的弟弟,一路換來了一隻大黑狗。

  什麼樣的妙招,能讓大黑狗犁田,最後還換來了田地與水牛?


  〈金斧頭和銀斧頭〉


  誠實又不貪心的樵夫阿福,

  究竟掉進河裡的是金斧頭、銀斧頭,還是鐵斧頭?


本書特色


  ★作者群包含臺灣老中青三代,網羅各大兒童文學獎得主

  ★每篇800字,適合晨讀或床邊故事

  ★每篇故事均附精緻全彩插畫

  ★一本故事、多種文體,有寓言、童話、民間故事、神話等等,提供豐富的閱讀體驗。

  ★小朋友、老師和家長最棒的說故事話本

  ★本書有附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旭恭


  從小讀故事書長大,喜歡看電影、游泳和無所事事,目前從事畫畫和寫故事的工作。出版作品有《好想吃榴槤》、《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橘色的馬》、《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等。

管家琪

  曾任民生報記者,後專職寫作至今。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逾三百冊,在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曾多次得獎。

傅林統

  桃園人,擔任國小教職工作46年。一向喜歡給兒童說故事、寫故事、帶領閱讀,學生和家長暱稱他「愛說故事的校長」。退休後,仍在桃園市文化局培訓「說故事媽媽」和「兒童閱讀帶領人」,並示範說故事技巧,升級為「愛說故事的爺爺」。

  著有《傅林統童話》、《偵探班出擊》、《真的!假的?魔法國》、《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兒童文學風向儀》等作品。

陳郁如

  出生於台北,中原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到美國念藝術碩士, 曾在台灣、美國,舉辦過有多次繪畫展覽 。她從小也喜歡閱讀,一直想要用東方文化為寫作元素,寫一個給華人孩子們看的奇幻小說。她希望孩子們能在心中構築一個有趣的世界,同時又能學習到知識與文化,並能對大自然,有溫暖的同理心。作品有《修煉》系列、《仙靈傳奇》系列。

王文華

  國小教師,兒童文學者,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他愛山更勝於愛海,目前定居於埔里,一個靠近日月潭邊的小鎮。曾獲牧笛獎、金鼎獎等獎項。出版《美夢銀行》、《我的老師虎姑婆》、《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等書。

曹俊彥

  臺北師院藝術科/臺中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輯小組美術編輯、出版社總編輯。出版的作品已達一百多本,曾榮獲臺灣省教育廳金書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華兒童文學獎(美術類)等。

  一生與彩筆為伍,為小朋友畫畫,以小朋友的快樂為快樂。最喜歡用黑和白作畫,但是不敢黑白畫!

許書寧

  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作品曾獲臺日多樣獎項。

  目前定居於大阪,從事文圖創作與翻譯工作。創作內容包括繪本、散文、插畫、翻譯、設計、有聲書等。

林世仁

  高高瘦瘦,喜歡聽黑膠唱片,覺得生命就像一場神奇的大魔術。作品有童話《字的童話》系列、《流星沒有耳朵》、《小麻煩》;童詩《古靈精怪動物園》、《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圖象詩《文字森林海》;《我的故宮欣賞書》等四十餘冊。曾獲金鼎獎,中國時報、聯合報、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等。第四屆華文朗讀節焦點作家。

陳景聰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國小教師退休。從小就喜歡聽老師講故事,後來當了老師,開始蒐集故事、說故事、寫故事,發願當一個笑臉看兒童的人。著有《張開想像的翅膀》、《小天使學壞記》、《神奇的噴火龍》等三十餘冊。

王家珍

  澎湖人,正職是道貌岸然的兇巴巴老師,閒暇時充當「業餘童話創作者」。開心快樂時,常把創作童話拋在腦後;鬱卒難受時,才想到用童話創作來療傷止痛。過年過節時,也喜歡寫篇童話慶祝一番。業餘創作童話已滿三十年,出版過十八本書,童話創作風格為搞笑、娛樂、諷刺……很適合給老人家閱讀。日常娛樂是看書、聽音樂、散步、做菜、游泳、做小手工。

岑澎維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國小教師。出版有《找不到國小》系列、《原典小學堂》系列、《成語小劇場》系列、《溼巴答王國系列》、《小書蟲生活週記》、《八卦森林》等三十餘本。作品得到多項兒童文學獎的肯定。

許榮哲

  曾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四也出版公司總編輯,現任「走電人」電影公司負責人。曾入選「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曾獲時報、聯合報、新聞局優良劇本、金鼎獎雜誌最佳編輯等獎項。影視作品有公視「誰來晚餐」等。代表作《小說課》在台灣和中國大賣十幾萬冊,掀起故事的狂潮,被盛讚為「最適合中國人的故事入門教練」。

黃文輝

  生於臺灣高雄。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與英國納比爾大學管理學院碩士。曾在新竹歌學園區擔任工程師與經理等職務。已出版《東山虎姑婆》、《第一名也瘋狂》、《候鳥的鐘聲》、《鴨子敲門》等著作。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讀物獎。旅居英國和紐西蘭近十年,目前定居臺灣花蓮,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與偏遠地區兒童閱讀推廣。

陳素宜

  臺灣新竹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1987年第一篇童話〈純純的新裝〉在《國語日報》發表後,開始努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涵蓋少年小說、童話和兒童散文等文類。作品得到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金鼎獎等多項兒童文學獎項的肯定。

  已有童話、小說和散文等五十餘冊兒童文學作品出版。

王宇清

  一個想很多卻寫得很慢的創作者,透過為孩子寫故事,學習正向面對自己和欣賞世界。曾獲九歌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出版有《妖怪新聞社》系列、《願望小郵差》、《水牛悠尾的煩惱》、《空氣搖滾》等作品。其他作品散見於國語日報、國語日報週刊、小典藏雜誌等。

  除了寫故事之外,最喜歡收集樂器,並發出一些別人覺得有點吵鬧,卻自認有點好聽的聲音。

石麗蓉

  1962年生於基隆的宜蘭人。當過二十五年的老師,喜歡畫畫﹑寫寫﹑走路﹑看書﹑聽音樂。在都市裡住了三十二年後,現在練習當鄉下人。

  已出版作品:《小黑猴》、《我不要打針》(獲第37屆金鼎獎)、《穿越時空的美術課》 、《12堂動手就會畫的美術課》﹑《爸爸的摩斯密碼》﹑《好傢伙,壞傢伙?》。

黃基博

  臺灣屏東縣人,民國四十三年屏師畢業,到國小任教,直到民國九十年退休,教學之餘,從事兒童文學寫作,作品有童詩、兒歌、童話、故事、散文、歌曲、劇本……共出版了六十七本著作。

  曾得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中國語文獎章、金鼎獎、高雄市文藝獎,海翁臺語文學獎等。在教學方面,獲全國師鐸獎二次,杏壇芬芳獎二次。

林玫伶

  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校長、兒童文學作家。著有多部校園暢銷作品並獲獎,包括《小耳》(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童話首獎)、《我家開戲院》(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招牌張的七十歲生日》(入圍金鼎獎)、《笑傲班級》、《小一你好》、《童話可以這樣看》、《閱讀策略可以輕鬆玩》、《經典課文教你寫作》等十餘部作品。

蔡宜容

  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現為台東大學兒文所博士生,譯作包括《沙莉拉赫特三部曲》、《謊話連篇》、《哈倫與故事之海》、《盧卡與生命之火》、《沙莉拉赫特三部曲》、《城市裡的鳥巢》等;著有《癡人》、《中美五街今天二十號》等。

李光福

  新竹師院語文教育系畢業,在小學服務三十一年退休。目前為專職兒童文學作家,著作逾百餘本。作品曾獲金鼎獎入圍、國立編譯館人權教育優良圖書獎、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九歌少年文學獎等獎項。

鄭丞鈞

  臺中東勢客家人。小時候就很喜歡看故事書,大量閱讀的目的,就為了找更新奇有趣的故事來刺激自己的腦袋。歷史系畢業後,當了數年出版社編輯及國小老師後,又到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就讀。從小就喜歡看好玩、好笑的故事、漫畫,所以寫的故事也有點好笑。

  曾得過九歌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及其他的兒童文學獎項,目前仍在努力在寫一些讓自己以及小朋友覺得好看的故事。

鄭宗弦

  喜歡閱讀,熱愛創作。曾榮獲數十個文學獎項,出版書籍有:《鄭宗弦的「鬼」故事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快樂點心人系列》、《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媽祖林默娘》、《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等書。

鄒敦伶

  當了很多年的老師,寫了幾十本書,得過幾個文學獎。

  從小就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喜歡問問題,更喜歡纏著家人說故事。每次聽過故事之後,對每個故事又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疑問。長大之後,變成一個喜歡說故事的老師,開始寫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在創作中得到很大的快樂,希望美好有趣的故事,成為大家共同的記憶。

蔡淑瑛

  出生於嘉義沿海的偏僻小村莊,曾小愛說話,是個很吵的小孩。愛說話也愛聽大人說話,常常窩在媽媽身邊聽鄰居阿姨們東家長、西家短。最喜歡學校的說話課,因為不用聽課和考試,又有故事可以聽,自己也常常上臺說故事。認真算來,說故事已經超過四十年了。現在是兒童文學工作者,除了說故事,也寫故事和教課。

童嘉

  臺大社會系畢業,曾任報社專欄組記者,其後為陪伴小孩成長成為全職家庭主婦至今。2000年因為偶然的機會開始畫繪本,已出版《想要不一樣》《我家有個烏龜園》《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一定要選一個》等30本繪本、橋樑書與圖文創作。

黃海

  生於臺中市,臺灣師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兒童科學周刊主編、聯合報編輯、靜宜及世新大學任教,作品涵蓋傳統文學與科幻文學,兒童與成人文學,有長短篇小說及童話和科幻理論,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等。重要作品有《百年虎》、《大鼻國歷險記》、《婦娥城》、《黃海童話》、《科幻文學解構》等。

廖炳焜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得過一些兒童文學創作獎,自認不是作家,只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出版有《聖劍阿飛與我》、《大野狼與小飛俠》、《我們一班都是鬼》、《帥啊!波麗士》、《老鷹與我》、《板凳奇兵》、《來自古井的小神童》、《火燒厝》等書。

子魚

  本名孫藝玨。寫詩、寫童話和小說,愛講故事,愛閱讀,更愛運動。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天津師大比較文學博士。個性活潑開朗喜歡跑步。兒童文學作家。曾經得過信誼幼兒文學獎等獎項,出過《詩人,你好》《在那一年的鬼怪》等書。

 

目錄

1.    十二扇窗—劉旭恭
2.    豌豆莢裡的五顆小碗豆—管家琪
3.    老公匠的秘密—傅林統
4.    草船借箭—陳郁如
5.    司馬光打破水缸—王文華
6.    潭底的一把寶劍—曹俊彥
7.    鑽石的滋味—許書寧
8.    半屏山—林世仁
9.    黑狗耕田—陳景聰
10.    海龜和猴子—王家珍
11.    花木蘭代父從軍—岑澎維
12.    一千零一夜—許榮哲
13.    武松打虎—黃文輝
14.    猴子和毛蟹—陳素宜
15.    金斧頭和銀斧頭—石麗蓉
16.    獵人與母鳥—黃基博
17.    螞蟻報恩—林玫伶
18.    渾沌開竅—蔡宜容
19.    荷蘭小英雄—李光福
20.    席方平—鄭丞鈞
21.    白蛇傳—鄭宗弦
22.    一個最長最長的故事—鄒敦怜
23.    三根金頭髮—蔡淑媖
24.    吹笛人—童 嘉
25.    蠟翼人—黃 海
26.    落榜的金貫鐵人—廖炳焜
27.    狐狸嫁女—子 魚

 

看更多

 

推薦序1:

最初的耳語者仍未走開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的閱讀經驗?如果讓你選擇一個童年時期最難忘的故事,那會是什麼?為什麼?新疆作家李娟曾寫下她第一次讀懂文字意義時的震撼:


  好像寫出文字的那個人無限湊近我,只對我一個人耳語。這種交流是之前在家長老師及同學們那裡不曾體會過的。那可能是我最初的第一場閱讀,猶如開殼中小雞啄開堅硬蛋殼的第一個小小孔隙。(〈閱讀記〉)


  這個閱讀體驗打開了她身在遙遠的阿勒泰哈薩克部落中的一扇門,從此通向更廣大世界。


  榮格心理分析學派對人類心靈有一個假設,認為人的內在有一個核心真我(Self,或稱「自性」),它對每一個獨特生命的發展有獨特的意圖,它發展的目的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獨特又真實的自己。榮格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寓言,得到所有人類共有的幾種原型。他認為原型故事在文學的位置就如同單細胞般的存在,擁有不停被演繹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跨越時間與文化,觸動不同的心靈。


  這套《111個最難忘的故事》邀請了臺灣四十位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兒文作家,各自採集童年最難忘的故事,改寫為八百字短篇故事,並說明這個故事令他難忘的原因。奇妙的是,這些被記錄的故事大多是中西方神話、童話等民間文學,以及口傳的家族故事。這似乎驗證了榮格分析學派的理論,這些仍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古老神話、傳說與童話,必然存在著與當代人心靈仍能相應的精神內涵,呼應著述說者各自的內在狀態。當我們對某些故事特別有所感時,或許它正與我們生命中的主旋律合拍共鳴。而當這些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原型故事出現在我們眼前,講述者與聆聽者也將投射自己的經驗、想像與理解在其中,進而看見故事中的智慧與體悟如何回應著我們當下的生命處境。如此,故事往往會從一個古老的「他者」故事變成「我的」故事,而同一個故事也會因為一再被傳述而延續,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與資產。


  所以,當我們閱讀這些被不同世代作家所採集或重寫的童年難忘故事時,似乎看見當年對這些作家訴說的神秘耳語者仍未走開,它仍透過故事對每一個讀者訴說著屬於他,或許也將屬於我們的心靈祕密與寶藏。


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推薦序2:

以新時代語言 傳遞雋永故事
~臺灣首度跨世代故事採集~


  作家是最會說故事的人!而他們小時候,一定也有人為他們說好聽的故事。那些好聽的故事,讓他們成為愛聽故事、愛寫故事、愛分享故事的人,並且用自己釀造的故事,豐富這個世界,也回應飽含故事滋養的童年不時對他們發出的召喚。


  有一次和幾位兒童文學作家朋友相聚,故事高手們見了面,七嘴八舌,不是說八卦,而是說故事。童書作家的腦子和肚子裡,似乎隨時裝滿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神奇精采的故事,它們活潑又充滿生機,不時會淘氣的跑出來玩。這樣的聚會,簡直像是一場交換故事的遊戲,彼此交換正在進行以及還在醞釀中的故事。就這樣,每個說故事的人都換到好些有趣的故事。在兒童文學還沒有成形以前,故事都以口傳方式流傳,這種互相交換故事的遊戲,不正是故事採集與書寫的源頭嗎?透過採集與書寫,使得原本僅僅流傳於一時一地的口傳文學,能夠代代相傳而成為人類社會共享的資產。


  這個交換故事的有趣經驗,促使我想將它轉化為童書編輯計畫,邀集分屬不同世代、不同成長背景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家,一起回顧童年聽過或讀過、迄今仍印象深刻的故事,改寫重述,說給後來的小讀者聽,讓雋永、有趣的故事,透過不同世代、透過新的語言與感知,傳遞下去。


  特約主編玫靜向數十位兒童文學作家發出邀請,共有四十位作家共襄盛舉,並各自提出幾個「最難忘的故事」。主編淘汰重複的選題,確定篇目之後,由作家將原本的故事提煉濃縮為短篇故事,以當代的語言進行改寫重述。這就是這一套《最難忘的故事》的誕生過程。


  這應是臺灣首度進行「向不同世代的作家採集兒時故事」。首批採集結果,收集了一百一十一個故事,包括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等多元類型,故事來源則涵蓋古今中外的兒童文學名著、未經書寫的口傳故事……。主編精心編輯,將一百一十一個故事分為四集,每集二十七至二十八個故事,篇篇搭配全彩插圖,讓兒童閱讀文字的同時,也閱讀豐富的圖像,豐富視覺、激發想像。


  為什麼將故事篇幅設定為八百字呢?這是考量兒童聽說讀寫的時間、速度、能力,特地做的安排。八百字的短篇故事,適合兒童隨時隨地利用零碎時間閱讀,只要短短幾分鐘,便能充分享受一則故事的樂趣。八百字故事,也適合做為親子共讀的床邊故事,慢慢講述,口讀時間約是五分鐘。題材多元的短篇故事,同時也是校園晨讀、課堂「迷你閱讀」、說故事與朗讀練習的好素材。由於同一集所收錄的故事類型、題材、來源,具高度異質性與多樣性,小讀者手持一書,便得以穿越時空、出入古今,這種閱讀體驗,相對於閱讀一本單一主題的書,更富於變化也更新鮮有趣。


  世上應該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但願我們都能像《一千零一夜》裡的莎赫札德,面對「再說一個故事好不好」的要求,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最難忘的故事》請來臺灣最傑出、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為孩子們獻上一百一十一個精采的故事。這,只是字畝文化推出臺灣版「莎赫札德」說故事的開始喔……。


馮季眉◎字畝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text_isbn 978986963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