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多少地才夠
型號: G168
HK$ 93
一至八本65折 HK$61

九件或以上63折 HK$59

作者: 托爾斯泰  

原文作者:Leo Tolstoy
譯者:陳若蓮
繪者:雅柏絲諾娃 Elena Abesinova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6/12/26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選
  ★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入選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


  多少地才夠呢?
  對貪心的帕夏而言,恐怕多少地都不夠吧。
  一心追求更多財富的他,到頭來只得到六呎土地。
  這篇短篇小說,忠實的傳達出托爾斯泰
  對社會大眾的關心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繪者雅柏絲諾娃則從凸顯當時的民族色彩著手,
  拉近讀者與故事的距離。

  要擁有多少才足夠?人心會有滿足的一天嗎?在俄羅斯鄉下,有個農夫名叫帕夏,他總覺得自己太窮,常常夢想有塊屬於自己的地。終於有一天,帕夏湊錢買了地,但又聽說瓦格蘭的地很便宜,便急著賣掉一切,帶著全家搬過去。雖然這時他已經是大地主,但他的地沒有相連,收成時很不方便。剛好,他又聽人說有個地方叫「百虛崗」,只要花一千元,一天之內能走多少地,就能得到那些土地。帕夏迫不及待的出發,在烈日之下行走,灼熱的陽光曬得他又餓、又累、又難受,身體就快要承受不住。究竟,帕夏能不能在日落之前走回出發點?

本書特色

  ★ 托爾斯泰在淺白的故事中,將故事層層推進,讓農夫抓住一次次機會,拓展土地之時,卻也一步步踏進貪婪的無底深淵。

  ★ 雅柏絲諾娃精細且帶有民俗風格的插畫,栩栩如生的描繪衣飾、建築、人物等細節,讓農夫、婦人、地主、村長、教士、天使等角色都躍然紙上。

  ★ 圖畫時而是一幀幀的方正小圖,時而適度留白,讓圖文編排能相互交織而有變化,版面更活潑而有趣!

  ★ 搭配「讀小象 READ TO ME」及專屬app,即可用手機聽故事喔!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學童
  *注音:■有注音□無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托爾斯泰


  俄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也是一位極受世人景仰的思想家。他的創作範圍很廣,包括小說、戲劇等,其中又以小說最為重要,成就也最高。代表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等。

繪者簡介

雅柏絲諾娃


  烏克蘭基輔設計學院畢業,現為專職插畫創作者。作品《The Hare's Cottage, A Ukrainian folk tale》以及《多少地才夠》皆入選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
 

導讀

《多少地才夠》
一個直指人性的深刻寓言


  道德寓言

  道德寓言(moral fable)常常用來指一些設計來傳達道德教訓的短故事,歷史上最有名的寓言創作應該是希臘流傳下來的《伊索寓言》。托爾斯泰這篇《多少地才夠》也是明顯的道德寓言,但是托爾斯泰不曾這樣看待他的這些小說,他指它們是「福音故事」。

  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俄國小說家。很多文學家奉他是人類最偉大的小說家,雖然在文學上「最偉大」一詞的意義很難認定,但他的影響力與感染力確實是無以倫比的,超乎種族、國家與宗教信仰,歷史上影響範圍如此深廣的作家並不多見。

  托爾斯泰最著名的作品是《戰爭與和平》(1865-1869)與《安娜・卡列妮娜》(1875-1877)兩部長篇小說;當他寫完這兩部作品時,精神突然陷入崩潰的危機,他不但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也否定他從前作品的價值。度過危機後的托爾斯泰,變成了一個極端的道德主義者,一個穿著農夫服裝的先知(這個形象與思想吸引了全世界無數的追隨者,也啟發了未來的甘地)。

  這個時期的托爾斯泰,開始寫一系列的「福音故事」,他試圖把故事寫得淺顯易懂,農村裡不識字的農夫、農婦與小孩都可以聽得懂;這些作品也成為不朽的傑作,《多少地才夠》就是其中一篇。

  人與土地

  《多少地才夠》講一個勤奮的農夫為了追求更多的土地,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托爾斯泰用一種類似民間傳說的敘述口氣,平淡而直接,彷彿出自高遠的神祇之口。簡單的語言,簡單的人物,毫不猶豫前進的情節,卻又構成一個引人入勝、無法停止的故事,最後的道德教訓既明白易懂又能發人深省;也許只有托爾斯泰這類一流作家,才能使直接的道德教訓不呆板,也不會成為八股。詹姆士・喬埃思就曾寫信給他的女兒說,《多少地才夠》是「世界文學中僅知最偉大的故事」。

  使托爾斯泰的道德寓言免於陳腐說教的一個原因是他的「真誠」。在托爾斯泰寫《多少地才夠》一系列故事時,他不僅在創作上如此,他的思想、行徑也完全一致,他攻擊私有財產、反對戰爭與軍隊、反對教會與國家,主張人人流汗工作,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他把寫出來的故事唸給村中不識字的老農和婦人聽,如果有人聽不懂他就重寫。他的道德主張不是知識人的裝腔作勢,而是身體力行的信仰。在這段時期,托爾斯泰逐漸離開小說,成了宗教家與思想家;他的行為固然在全世界引起回響與追隨,可是也讓很多文學家惋惜,屠格涅夫臨死前就曾公開召喚他「回到藝術去」。到了晚年,托爾斯泰又恢復創作,重要的作品有《伊凡・伊力區之死》以及《復活》等。

  人類良心

  托爾斯泰生在貴族之家,繼承伯爵爵位,年輕求學時曾度過荒唐嬉遊的歲月,後來因為從軍而變得認真嚴肅與好學深思。他在軍隊中開始寫作,從他第一本書《幼年時代》就廣受讚揚;離開軍隊進入文壇,托爾斯泰立刻成為文壇的重要人物。

  終其一生,托爾斯泰一心一意想要從事農民教育,啟蒙貧農,改善他們的生活與精神;但這些理想不斷受到誤解與挫折,他的一生也因此經常處於理想的失敗痛苦中。托爾斯泰的作品不僅透露了他崇高的理想,也表露他對人類生活歷史性的理解,他的小說的「史詩風格」是最突出的特色。也許因為他一生為理想奮鬥不懈,尊敬他的後世研究者常以「人類的良心」來稱呼這位偉大的作家。

  富麗裝飾中細節清晰可見

  「宗教藝術」一直以來,就在藝術創作主題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藝術家表現他們心中所惑、眼中所見之「宗教」有不同的表現手法與著重點。

  《多少地才夠》雖不算宗教文學,卻是托爾斯泰不折不扣的福音故事。不過。繪者雅柏絲諾娃並不打算讓整個繪本沈浸在莊嚴神聖、充滿道德說教的氣氛裡,她從中古世紀基督教的福音書得到靈感:如果我們仔細看會發現在強烈的裝飾風格裡,每一頁都隱藏著或大或小的畫框,場景、人物從那個畫框中慢慢向外延伸,或是被當成一個窗口,指出一個去向。

  而那多得數不清的細節、簡直要堆在一起,幾乎站不住腳的人群,以不能再清晰的姿態面對讀者,卻不會使讀者感到不耐煩,因為她在故事的幾個轉折處,一一加入放大的人物——也就是陸續出場的角色,讓小朋友很容易看出故事的進行,又該輪到誰講話了。

  故事的最後,帕夏終究還是穿著他那一身農夫裝上天堂,而且一塊地也帶不走,所以,多少地才夠呢?雅柏絲諾娃用她精湛的水彩技法,把這個故事講到最後一分鐘,也不見絲毫馬虎之處。
text_isbn 4713269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