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伸縮自如的金箍棒、隨心所欲七十二變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孫悟空」!
拾參和雅庫的故事不是甜美童話,也不是偉大英雄傳說,
即便化作廣大神通的孫悟空,最終功德圓滿修成「鬪戰勝佛」,
孩提時仍和所有青少年一樣,面臨許多煎熬過程。
讓我們一起走入悟空的少年時期,陪著他們困擾、轉變、覺醒,
一步步鋪墊一千五百年後波瀾壯闊的經典傳奇。
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故事。早在上西天取經之前,更早在大鬧天宮之前!
《聽說,那山有仙石》是以《西遊記》隱含的敘述作為啟程,描寫悟空少年時期的「前傳」故事,究竟他何以成妖、何以滅魔?在化作石卵之前,又歷經了哪些動蕩波瀾的旅程?
「羿射九日」落地殘片中的極陽之火,和天地間簇擁而至的極陰之冰,分裂成火、冰二獸,轉生為一對同胞雙生子。出生三天即被刺殺的十三王子烏齊焜,和車盧國唯一繼承人十四王子雅庫,兩人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童年,卻同樣對於皇族、父權懷有積累的不甘與叛逆、反抗之心,撕裂的親情更讓他們徹底悟覺了人心。而最終,又是何種境遇迫使他們再度合而為一,在石卵中育化一千五百年,成了水火無懼、刀槍不入的「孫悟空」?
作者循著原著留下的伏筆,帶領讀者從十四個第一人稱視角,捕捉不同角度、不同觀點的「真相拼圖」,召喚唯一「全知」的讀者進行思考、解讀,建構獨一無二的少年悟空故事,是陳曼玲的,也是你的。
本書特色
1.虛構中有虛構,充滿閱讀的想像與樂趣
在《西遊記》眾多文學續書中,加入「前傳故事」的推演與想像。也就是在原著的虛構基礎上,覆蓋另一個虛構故事,並且以互文方式,讓讀者在《西遊記》和《聽說,那山有仙石:孫悟空前傳》兩個文本間來回游移,建構讀者對悟空的個人理解,同時無限延伸閱讀想像的樂趣。
2.由孫悟空的前傳故事,開啟不一樣的思考向度
孫悟空是我們兒少時喜愛乃至著迷的人物之一,也是與我們人類最為相似之物種,至少象徵層面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在猴子或黑猩猩身上看到我們自身。此書提醒我們,不管成人或兒少,除了可重新審視人之所以為人之基石為何?也可省思:我們與萬物共生的地球,不也正是宇宙自開闢以來的一顆璀燦之石?是萬物於此孕育、生成和回歸之處所,生成存有之仙石。誓不為人?或:誓為何人?
得獎紀錄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各界盛讚推薦 (按照姓氏筆畫列名)
【教育界人士】
丁淑萍/新竹市建華國中圖推教師、111年教育部閱讀推手獎
王友輝/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杜明城/前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李志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邢小萍/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 中心主任
曾品方/臺灣師範大學圖資所兼任助理教授、萬興國小圖書館老師
蔡麗守/新北市海山國小閱讀教師
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閱讀推廣達人】
吳欣芳/天河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陳玉金/兒童文學工作者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溫小平/兒少文學作家
蔡宜容/《癡人》、《離人》作者,兒少文學研究者
【香港閱讀推廣者】
張永德/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退休副教授
區志堅/香港樹仁大學歷史教學及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系助理教授
《西遊記》的故事可以說是從孫悟空這隻石猴開始,一個無父無母,石頭迸出來的猴子。但,這樣的陳述,令許多讀者深感困惑:這潑猴,到底從何來呢?《聽說,那山有仙石:孫悟空前傳》嘗試著提供一種解答。作者的解方,充滿奇想與奧妙情節,一步步帶領讀者探索孫悟空的身世之謎。閱讀之後,除了解答了潑猴之源,還隱含另一層次的哲思:為什麼孫猴子就一定要逐漸成為人呢?人與猴子(動物)之間差異與差距,值得我們在閱讀本書時進一步思考,並思索可能的答案。
《聽說,那山有仙石:孫悟空前傳》,是今夏最值得讓孩子重回西遊記世界,引發興趣之書。――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無注音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作者簡介
陳曼玲
生於臺北城西,商家的孩子。在檜木、中藥、南北貨的氣味中長大。
兒時不是在店外騎樓遊玩,就是躲在心底深處和「食夢獸」說話。它吃掉一個又一個夢。過了幾分鐘,幾天,或幾十年?食夢獸頭頂開始冒出一串故事,有的只有幾個字,有的好長、好長,需要用上一本書才能說完。
兒童文學是她通往童年秘境的入口。她在兒童文學研究所發表的畢業創作,獲得2022年第一屆「新航文學獎」首獎,並出版個人第一本兒少小說《聽說,那山有仙石:孫悟空前傳》。